[实用新型]烫金辊的加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23245.5 | 申请日: | 2011-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59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崔清臣;凌红旗;晏光明;黄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国安火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G1/04 | 分类号: | B41G1/04;B41F19/06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汉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55 | 代理人: | 田子荣 |
地址: | 528437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烫金 加热 结构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烫金机的烫金辊,尤其是一种烫金辊的加热结构。
(二)背景技术
烫金时,要加热烫金辊,热量从烫金辊转移至装载器上面的烫金头,烫金头压过烫金膜时,烫金膜另一面的热敏胶熔化,将信息转移至承烫物。圆压圆、圆压平烫金机因为烫金速度较快,烫金辊转动速度也相应较快,在转动时散热较快。此外,机件导热将热量转移至空气,造成烫金辊加热油进口端温度一般比远端高出3~5℃,最高可达8~10℃,造成烫金效果不一致,离加热油进口端越远,温度越低,热敏胶熔化越不彻底,烫金转移效果越差。从而制约烫金的宽度,影响烫金的工效。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持烫金辊两端温度一致的烫金辊的加热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烫金辊的加热结构,包括辊体、烫头和进油管,其特征在于:辊体具有一中心孔,中心孔一端开口一端封闭,加油管沿轴线插入中心孔中且加油管的内端靠近中心孔的封闭端,加油管与中心孔之间的空隙为回油通道,加油管的外端为进油口,进油管的侧壁设有多个出油孔。
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作进一步改进。
远离中心孔开口的出油孔的孔径比靠近中心孔开口的出油孔的孔径大。
远离中心孔开口的相邻出油孔之间的孔距比靠近中心孔开口的相邻出油孔之间的孔距小。
本实用新型采用加热油从进油管送入到烫金辊的整个长度,并且按照一定的经验公式非均匀设计热油出孔,近端出油孔少或者小,远端出油孔大或者密。使远端得到的加热油多,近端少,从而保持两端温度一致。从而可以将烫金辊的机械宽度做大,增大烫金幅宽,提高烫金工效。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烫金机的烫金辊的加热结构包括圆筒形的辊体2、辊体上的烫头1、辊内的进油管5,辊体2具有一中心孔,中心孔一端开口一端封闭,加油管沿轴线插入中心孔中且加油管的内端靠近中心孔的封闭端,加油管与中心孔之间的空隙为回油通道3,加油管的外端为进油口7,进油管的侧壁分布着按一定经验公式非均匀设计的出油孔4。出油孔4远离中心孔开口的孔径比靠近中心孔开口的出油孔的孔径大,远离中心孔开口的相邻出油孔之间的孔距比靠近中心孔开口的相邻出油孔之间的孔距小,这样的话,离开口端近则流量小,离开口端远则流量大。以此对辊体进行加热,达到远近端温度均匀。热油从进油口7进入进油管,再通过进油管5上的热油出孔4进入回油通道3,最后回到回油口8处,回油通道接回油接头。
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上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对以下实施方式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国安火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国安火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32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打号机的内挡定位式打印头
- 下一篇:一种烫金辊的加热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