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按摩托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22795.5 | 申请日: | 2011-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519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鄂占森;徐文中;张颖;柳展梅;吕海霞;陈敏;赵新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1/00 | 分类号: | A61H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1 | 代理人: | 吕晓蕾 |
地址: | 518116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腰椎 突出 治疗 按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按摩托,它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体外装置是一个仰卧用拱桥形支架,拱桥最大高度7-9cm,拱桥长度60cm以上,拱桥上有12-18条横梁(平均15条),相邻横梁之纵向间距约4cm,在每个横梁上,有两个凸起,两个凸起距拱桥形支架纵轴中线各有横向4cm的距离,凸起的高度约0.5-1.0cm,而最高的两个凸起点就成为仰卧时疾病腰部的受力点,其余横梁及凸起只是具备承受疾病腰部重力传导的功能,拱桥形支架的的两个凸起承受力方式是单线受力,而不能多线受力,这样不能实现迅速在一条横行线上对准按摩受力点,并保持纵向的平衡支撑,因此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按摩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始终保持平衡支撑以及受力点按摩力度的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按摩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按摩托,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在圆鼓形底盘和设置在圆鼓形底盘上表面的多个柱体,在所述的柱体的顶端设置有按摩球,由柱体和实施在柱体顶端的按摩球构成一个按摩组件。
所述的柱体分布在沿以圆鼓形底盘中心点为起始圆点的十字线上,其每个柱体距离圆鼓形底盘中心点的距离为4cm。
所述的柱体为高3cm,直径0.5cm的钢柱。
所述的设置在柱体顶端的按摩球为直径1.0cm的钢珠。
所述的圆鼓形底盘、柱体以及按摩球为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横向上的圆鼓形底盘上的按摩组件,能够迅速准确的在一条横线上对准按摩受力点,对单个腰椎间盘突出起到直接按压作用,而纵向上按摩组件,起到了保持纵向的平衡支撑及对棘韧带和棘间韧带的按摩作用,从而实现缓解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病痛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个在圆鼓形底盘1和设置在圆鼓形底盘1上表面的多个柱体2,在所述的柱体的顶端设置有按摩球3,由柱体和实施在柱体顶端的按摩球构成一个按摩组件。为了保证本实用新型具有很好的压力效果以及强度,所述的柱体2为高3cm,直径0.5cm的钢柱,所述的圆鼓形底盘、柱体以及按摩球为一体结构,圆鼓形底盘、柱体以及按摩球可以焊接在一起,也可以铸成为一个整体结构。
为了与需要按摩的治疗部位相吻合,所述的柱体2分布在沿以圆鼓形底盘1中心点为起始圆点的十字线上,这样在圆鼓形底盘上就构成了两纵两横排列的按摩组件,其每个柱体距离圆鼓形底盘中心点的距离为4cm。所述的设置在柱体顶端的按摩球3为直径1.0cm的钢珠。
本实用新型的治疗原理:
腰椎间盘突可导致其附近硬脊膜囊容积变小,以及椎间关节和椎弓根旁的神经根受压而致腰痛;而腰椎间盘治疗的按摩托,是依靠仰卧时借助对人体重力的拮抗作用,产生了对腰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按摩作用;其原理是通过两方面的作用实现的,一方面是因为接触腰部皮肤的两个(两组或者三组)横行排列的凸起(圆珠)表面对神经根及其附近的直接按压产生的局部刺激,另一方面是对腰椎横突的前向压力使得神经根经过椎间关节附近及椎弓根旁的空间间隙加大,而使神经根所受限制及束缚减轻,从而使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的腰痛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起到了按摩及治疗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横向上的圆鼓形底盘上的按摩组件,能够迅速准确的在一条横线上对准按摩受力点,对单个腰椎间盘突出起到直接按压作用,而纵向上按摩组件,起到了保持纵向的平衡支撑及对棘韧带和棘间韧带的按摩作用,从而实现缓解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病痛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未经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27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