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驻极体振动传感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121583.5 | 申请日: | 2011-04-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927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 发明(设计)人: | 陈萌林;左家乐;喻竑杰;汤学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机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1H11/06 | 分类号: | G01H11/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翟羽;曾人泉 |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驻极体 振动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驻极体振动传感器。
背景技术
驻极体的用途广泛,可用来制造高压电源、换能器、传声器、静电计等。但是,由于驻极体的特定因素,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开发和普及还有不足。目前,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传感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要求传感器要向智能化和微型化发展。现有振动传感器的主要形式有:压电式、电动式、电容式、电感式、电阻式、光电式等,其中,可应用于精密测量的光电式传感器不能在本体上应用,尤其是空间飞行器在空间运动过程中由于没有空气阻力,因此,其遇到的振动振幅与地球表面产生的振动振幅完全不同,产生的振幅微小,这样,光电式传感器就缺乏固定振动测量的相对性。而其他传感器因体积较大不便于微型化,就是将其微型化时,其也会信号较弱,灵敏度不够。因此,研究一种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的微型化振动传感器是市场所急需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的微型化驻极体振动传感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驻极体振动传感器,包括外壳、基板、定片、驻极体动片、驻极体引出绝缘、弹性膜片、电位引出,其特征是,在外壳内的上下端设置基板,在基板上设置定片,在外壳内的左右侧设置驻极体引出绝缘,驻极体引出绝缘的里面各设置有弹性膜片,在两片弹性膜片之间设置驻极体动片;为防止驻极体动片碰到外壳,驻极体动片的个数始终比定片少一片,形成驻极体动片总是夹持在定片之间的结构;在外壳的一侧设有电位引出。
所述驻极体动片和定片的布置形式是能够变化的:当驻极体动片和定片的相对面积较大时,驻极体动片和定片的设置片数较少;当驻极体动片和定片的相对面积较小而深度较深时,驻极体动片和定片的设置片数增多。
本实用新型一种微型驻极体振动传感器的工作模式为:
当微型驻极体振动传感器工作时,由于振动,即使是微振动,超薄的弹性膜片即有摆动,导致与其联接的驻极体动片产生振动,因驻极体动片总是夹持在定片之间的,驻极体动片振动后其与定片之间就会产生距离性的位移,由于驻极体自身电场的存在,从而会形成驻极体动片与定片之间电场电容的灵敏变化,这些变化的脉动频率和电场电容信号由电位引出输出,经联接的电控系统采集处理后应用于不同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微型驻极体振动传感器的稳定性好、灵敏度有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驻极体振动传感器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驻极体振动传感器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为:
1、外壳; 2、基板; 3、定片; 4、驻极体动片;
5、驻极体引出绝缘; 6、弹性膜片; 7、电位引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一种驻极体振动传感器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需要指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一种驻极体振动传感器,包括外壳1、基板2、定片3、驻极体动片4、驻极体引出绝缘5、弹性膜片6、电位引出7。外壳1采用的材料可依据不同的应用场合而选择,在外壳1内的上下端设置基板2,在基板2上设置定片3。在外壳1内的左右侧设置驻极体引出绝缘5,在驻极体引出绝缘5的里面各设置一片弹性膜片6,在两片弹性膜片6之间设置驻极体动片4。为防止驻极体动片4碰到外壳1,驻极体动片4的个数应始终比定片3少一片,形成驻极体动片4总是夹持在定片3之间的结构;在外壳1的一侧设置电位引出7,电位引出7能与电控系统联接。
由于驻极体振动传感器应用的场合不同,所述的驻极体动片4和定片2的布置形式是有所不同并能够变化的,对此可采用两种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当驻极体动片4和定片3的相对面积较大时,驻极体动片4和定片3的设置片数较少(参见附图1)。
实施方式2,当驻极体动片4和定片3的相对面积较小而深度较深时,驻极体动片4和定片3的设置片数增多(参见附图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机学院,未经上海电机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15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熔蜡器
- 下一篇:大型轴承套圈沟道对端面平行度测量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