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药经皮吸收热致促透仪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20918.1 | 申请日: | 2011-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612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黄丹飞;张晗宇;梁福鹏;姜瞳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魏征骥 |
地址: | 130022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药 吸收 热致促透仪 | ||
1.一种中药经皮吸收热致促透仪,其特征在于:主机与终端通过导线和管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经皮吸收热致促透仪,其特征在于:主机包括主控单元,键盘、显示屏、语音提示模块与主控单元连接,该主控单元分别与终端内的传感器、升温系统、降温系统、药液循环系统连接,该升温系统包括相互串接的加热险电路、光电隔离电路一、振荡电路和发热体,药液循环系统包括串接的光电隔离电路二、驱动电路一和循环泵,药液箱与循环泵连接,降温系统包括串接的光电隔离电路三、驱动电路二和半导体制冷模块;控制系统供电电路分别与键盘、显示屏、语音提示模块、主控单元、终端中的传感器、加热险电路连接,高功率供电电路分别与振荡电路、驱动电路一、驱动电路二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经皮吸收热致促透仪,其特征在于:终端的结构是药液腔下端固定连接医用橡胶圈,药液腔与皮肤接触面有半透膜,药液腔内固定连接传感器,药液腔上有与循环泵连接的药液循环管入口、药液循环管出口和废液排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理工大学,未经长春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091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电场风速预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鼻腔前庭给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