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水冷系统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20546.2 | 申请日: | 2011-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655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周建辉;魏晓光;屈海涛;徐善军;孔德卿;张昕刚;高兴楼;张艳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国电富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9/02 | 分类号: | F16L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水冷 系统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子中的水冷系统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新型的水冷系统接头。
背景技术:
水冷系统在当前被广泛应用于直流输电换流阀冷却中,水冷系统的管接头性能直接影响到水路系统的密封性、连接性能。在工程实际应用中,由于水接头的原因导致的泄露和堵塞事故屡见不鲜,因此对水管接头的合理设计和选用对换流阀长期运行显得非常重要。
当前采用的管箍连接方式问题较多:一是钢质管箍同合成材料管(如聚乙烯管)为对丝相连,连接时必须保持平直,费工、费料,施工难度大;二是合成材料管有弯曲或安装误差较大时,最容易断裂漏水;三是钢质管箍造价昂贵。另外一种常用的是法兰盘接头,但是法兰盘焊接的质量要求较高,焊缝不仅要结实可靠,还要密封性能强,当中间需要更换一节管子时,法兰盘往往很难对接,出现所接圆孔不对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水冷系统接头,具有可靠、合理、简易的结构,使用时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的水冷系统接头,所述双头螺钉内部为中空的,所述双头螺钉与锁紧螺母之间设有衬套,所述衬套的圆心与所述双头螺钉的轴心重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的水冷系统接头技术方案中,所述衬套设置有两个,所述两个衬套为锥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优选的一种新型的水冷系统接头技术方案中,所述两个锥形衬套采用锥底相对的布置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再一优选的一种新型的水冷系统接头技术方案中,所述一个衬套的顶部伸入到所述双头螺钉的一端内,所述一个衬套的底部与另一个衬套的底部对接,所述另一个衬套的底部伸入到所述锁紧螺母一端内,所述双头螺钉的一端与所述锁紧螺母一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优选的一种新型的水冷系统接头技术方案中,所述双头螺钉的外圆上远离螺母一端的端面开有凹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优选的一种新型的水冷系统接头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圆端面在双头螺钉的中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优选的一种新型的水冷系统接头技术方案中,所述凹槽配有O型密封圈。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得到的有益效果是:
1、水接头双头螺钉与散热器进出水口直接通过螺纹连接锁紧,具有良好的连接性能,可以快速拆卸,安装方便。
2、O型密封圈采用的是端面密封避免了螺纹密封螺纹加工精度高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
3、经济性能:本水接头的连接方式与法兰连接形式相比较,可节约材料费用30%。
4、由于它的结构简单,安装、更换方便简捷,可提高施工工效5~10倍。
5、耐水压能力强,可以承受2MPa水压。
6、通径大,流阻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新型的水冷系统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新型的水冷系统接头的密封圈示意图;
其中,1-双头螺钉,2-衬套,3-锁紧螺母,4-凹槽,5-O型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例的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水冷系统接头,包括双头螺钉1、锁紧螺母3、衬套2、凹槽4和O型密封圈5,双头螺钉1是内部为中空的螺钉,双头螺钉1与锁紧螺母3之间设有衬套2,衬套2设置有两个,两个衬套2为锥形,衬套2的圆心与双头螺钉1的轴心重合,两个锥形衬套2采用锥底相对的布置方式,所述一个衬套2的顶部伸入到所述双头螺钉1的一端内,所述一个衬套2的底部与另一个衬套2的底部对接,所述另一个衬套2的底部伸入到所述锁紧螺母3一端内,双头螺钉1的一端锁紧螺母3一端连接。
双头螺钉1的外圆上远离螺母一端的端面开有凹槽4,外圆端面在双头螺钉1的中部,凹槽4配有O型密封圈5,O型密封圈5为橡胶圈。
双头螺钉1外螺纹直接与散热器内螺纹锁紧连接,O型密封圈5设置在散热器进出水口端面,O型密封圈5与端面产生密封作用。当流体压力作用于被紧固的O型密封圈5内腔时,产生的内压将遍布于O型密封圈5的整个内表面,作用于O型密封圈5边缘的内压会向密封面产生更大的压力,内压越高,O型密封圈5的压力也越大,密封效果就越明显,从而防止流体的泄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国电富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国电富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05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