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下泵弯管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20425.8 | 申请日: | 2011-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879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光启;李落成;林川;梁晨阳;刘美;潘呈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襄樊五二五泵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53/16 | 分类号: | F04B53/16;F16L21/06;F16L21/03;F16L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张利萍 |
地址: | 441004 湖北省襄***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下泵 弯管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泵的弯管连接结构,特别涉及液下泵的弯管连接结构,属于流体机械及流体动力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在国内磷复肥行业,以低位闪蒸工艺为代表的湿法磷酸大型化的先进生产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目前,该生产技术使用的主要设备为磷酸料浆低位闪蒸液下泵,如图1、图2所示,包括泵头、垫片、法兰、出液管、螺栓配合,两个法兰之间分别使用螺栓连接,并且连接处采用垫片密封。
该设备的使用环境特点是:料浆高温、腐蚀性强、含固量高、固体颗粒大,这就导致液下泵的弯管易磨损、更换频率快。由于液下泵的泵头是被浸在浆液下的,经过泵头输送出来的浆液首先通过弯管,再通过出液管输送到生产系统的管线中去。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因固体颗粒的磨蚀冲刷,弯管和出液管的管壁很快会被磨穿,不得不将其报废。但是法兰和螺栓没有直接和浆液接触,不受磨蚀而依然完好,这样同时报废,就造成了法兰、螺栓、螺母等材料和零件的大量浪费。其次,由于法兰的加工面积很大,加工很耗时,且法兰上螺母孔的相对位置的精度要求较高(精度不足会造成法兰间的错位,导致第一螺栓、第二螺栓无法穿入)。且在装配和维修时,拆装螺栓的耗时量很大,亦不容易定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因液下泵弯管和出液管使用时易磨损报废而造成的连带法兰废弃导致材料浪费,以及加工法兰耗时造成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弯管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液下泵弯管连接结构,包括泵头、弯管、出液管、第一管接头、第一密封圈、第一螺栓、第二管接头、第二密封圈、第二螺栓。其中,泵头、弯管、出液管的端口部均加工有凹槽。
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为:
第一密封圈内嵌在第一管接头的内环壁上,出液管和弯管与第一管接头连接,第一管接头的内侧卡入出液管和弯管的另一端的凹槽中,由此实现定位;第二密封圈内嵌在第二管接头的内环壁上,泵头和弯管与第二管接头连接,第二管接头的内侧卡入泵头和弯管的凹槽中。
有益效果:
1、采用该实用新型结构连接,不需要在泵头、弯管、出液管上铸造法兰,从而减少了生产零件的耗材量,节约了生产成本,零件报废时避免了连带的材料浪费,节省能源。
2、采用该实用新型结构连接,不需要加工法兰,不需要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的螺栓孔,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加工耗时,从而降低成本。
2、采用该实用新型结构连接,由于取消了法兰,不需要装配大量的法兰连接螺栓,而是采用结构简单的凹槽和接头扣住,其定位、装配简便快速,使现场维修速度大大提高,节约了生产力,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液下泵法兰连接结构装配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液下泵法兰连接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法兰连接的弯管剖视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法兰连接的出液管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液下泵弯管2连接结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液下泵弯管连接结构中带有凹槽的弯管2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液下泵弯管连接结构中带有凹槽的出液管3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液下泵弯管连接结构中的第一刚性管接头4组件主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液下泵弯管连接结构中的第一刚性管接头4组件剖视图(内嵌第一密封圈5);
其中:1-泵头、2-弯管、3-出液管、4-第一刚性管接头、5-第一密封圈、6-第一螺栓、7-第二刚性管接头、8-第二密封圈、9-第二螺栓、10-第一垫片、11-第二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液下泵弯管连接结构,管接头组件如图8、图9所示,包括第一刚性管接头4、第一螺栓6和第一密封圈5。同时,将原有的泵头1、弯管2和出液管3上的法兰、螺栓、螺母取消,并将三者的连接部分的结构均改为带凹槽的圆柱状,如图6、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弯管2的两端均为内径为65mm的圆柱状,并在圆柱状的外表面加工一个宽度为10mm、深度为10mm的槽子。同理,泵头1、出液管3连接处也加工成同样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第一刚性管接头4、第二刚性管接头5均为两半结构,内径面为凹形,如图8、图9所示。第一密封圈5内嵌在第一刚性管接头4的内环的凹面内,如图9所示。如图5,出液管3和弯管2与第一刚性管接头4连接,即,第一管接头4的凹形内径面两侧的凸边分别卡入出液管3和弯管2的凹槽中,由此实现定位。弯管2的另一端和泵头1也采用同样方式连接。最后,拧紧两组第一螺栓6和第二螺栓9,以紧固第一刚性管接头4和第二刚性管接头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襄樊五二五泵业有限公司,未经襄樊五二五泵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04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的动力切换装置
- 下一篇:串级式直驱风力发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