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路面玻璃纤维增强下封层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19640.6 | 申请日: | 201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58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朱永;徐国锋;熊向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设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无锡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7/32 | 分类号: | E01C7/32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顾伯兴 |
地址: | 21407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路面 玻璃纤维 增强 下封层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介于沥青路面面层与基层之间的结构,适用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下封层。
背景技术
由于经济、沥青材料和施工技术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基本上是按照“强基、薄面、稳土基”的指导思想修筑沥青路面,这样使得沥青路面中半刚性基层路面结构占据了绝大部分,据调查,我国约90%以上的沥青路面使用了半刚性基层。随着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大量使用,逐步发现其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由于这种半刚性基层材料较易造成基层开裂而在沥青面层形成反射裂缝,从而导致或加速沥青路面的破坏。目前我国各级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普遍采用乳化沥青封层技术来作下封层,其抗裂和防水性能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有些工程甚至在对层间黏结作用起到了负面效应。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路面玻璃纤维增强下封层结构,包括纤维沥青混合层及纤维沥青混合层上撒布的碎石层。
纤维沥青混合层分三层洒布,第一层洒布改性乳化沥青,第二层同步洒布改性乳化沥青和玻璃纤维,第三层洒布改性乳化沥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结构之后,能够有效的抑制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出现、保证层间黏结、延长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纤维沥青混合层; 2、碎石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路面玻璃纤维增强下封层结构,包括纤维沥青混合层1及纤维沥青混合层1上撒布的碎石层2。
玻璃纤维增强下封层结构是采用专有设备分三次洒布(第一次洒布改性乳化沥青、第二次同步洒布改性乳化沥青和玻璃纤维、第三次洒布改性乳化沥青),然后在其上撒布骨料形成的一种新型下封层结构。破碎后的玻璃纤维细丝形成均匀的乱相网状结构,增加了沥青下封层的强度,从而有效地阻止基层上的裂缝反射到沥青面层。
该结构层施工全部采用机械化施工,采用全电脑控制纤维同步切割沥青喷洒装置,采用碎石封层车撒布碎石,充分发挥机械化优势,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工程质量。
材料要求及用量:改性乳化沥青采用AWP-1000改性乳化沥青,乳液洒布量为2.0~2.6kg/m2(相当于沥青用量不小于1.0 kg/m2);玻璃纤维采用无碱玻璃纤维,单位面积用量为100~150g/m2;碎石规格为5~10mm,用量为6~8m3/1000m2。
制作这种路面下封层结构的主要步骤为:
1、基面清理干净、平整,保证基面牢固结实、干燥。
2、第一遍洒布。基面清理干净后洒布第一遍改性乳化沥青(0.6~0.8kg/m2),以保证改性乳化沥青能渗入基层毛细孔,使其具有足够大强度的粘结力。
3、第二遍进行纤维同步切割洒布。喷涂时用特制喷涂设备同时把纤维均匀的喷射在喷枪的出料口,使得纤维和改性乳化沥青均匀混合在一起。纤维用量为100~150g/m2,改性乳化沥青用量为0.8~1.1kg/m2。
4、第三遍洒布改性乳化沥青覆盖层,仔细检查有无参差或漏喷处并同时进行修补。最后确保整个基面无漏喷、起鼓处,改性乳化沥青用量为0.6~0.7kg/m2。
5、撒布集料。用集料撒布机或人工撒布集料,规格5~10mm,数量6~8m3/1000m2,以碾压时不粘轮为度。
6、碾压。用轮胎压路机碾压两至四遍。
实施注意事项:
1、沥青洒布车配备适用于不同稠度沥青喷洒用的喷嘴及手工使用喷枪,在沥青洒布车喷不到的地方采用手工喷洒。
2、正式施工前,先选择长度不小于200m的段落进行试喷洒,以检验纤维增强全智能沥青喷洒车是否运行正常,计量是否准确。
3、洒布5~10mm碎石,定期检查碎石撒布量,保证碎石覆盖率70~80%的要求。
4、碎石洒布车应连续、均匀行驶,尽量避免停机,避免忽快忽慢,以利于保障沥青厚度和石料的均匀性。
5、玻璃纤维增强下封层施工完毕后,严禁其它车辆与机械通行,混合料运输车在玻璃纤维增强下封层上的行驶速度不得高于10Km/h。
6、保护喷洒区附近的结构物和树木表面,以免溅上沥青受到污染,当其受到污染时,及时进行清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设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无锡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设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无锡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96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应用电子膨胀阀的风冷模块热泵
- 下一篇:锯片夹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