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写字姿势纠正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19258.5 | 申请日: | 201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80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朱献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献忠 |
主分类号: | A47B17/00 | 分类号: | A47B17/00;A47B4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乾诚五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42 | 代理人: | 付晓青;杨玉荣 |
地址: | 325605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写字 姿势 纠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学生用写字姿势纠正装置,具体提供一种写字姿势纠正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近视眼呈低龄化趋势。小学生近视检出率越来越高,资料表明:20世纪80年代我国小学生近视检出率约为12%,90年代约为17%,2000年达到20%,2005国家发布的统计数字为31.67%。2008年小学生近视检出率竟达到39.7%。重度近视比例也呈上升趋势。其原因主要是写字姿势不正确引起。虽然学校都教过学生“一拳一尺一寸”的规范书字姿势,但能正确掌握的学生不多,大多数的学生是歪着头或斜着身子写字,甚至有的学生脸贴着桌面写字,各种不正确写字姿势是导致学生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目前市场上有多种纠正写字姿势的器件,如书写姿势纠正器、书写姿势纠正笔、书写姿势纠正探头……,但由于这些器件在使用方面,主要是利用提醒和矫正身体的原理,有的不便携带、有的不便安装、有的不便保管等等原因,无法大规模扩大使用,其中书写姿势矫正器调整的身体的姿势,类似背带,将双肩后拉,身体立起,以这样方式来调整姿势,但是却没有一个强制性的姿势,在使用者养成习惯后,再进行矫正的难度很高,矫正效果也不好,还是控制不好书写的距离。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容易拆卸保存、矫正效果好的写字姿势纠正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写字姿势纠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夹、主杆、倒钩杆、托架,主杆设置在固定夹上,倒钩杆与主杆可调节连接,托架设置在倒钩杆的一端上。
此项设置在使用的时候,固定夹固定在桌面上,调节倒钩杆到合适的位置,使用者将下巴对准托架,当使用者写字姿势出现偏移时,下巴就会碰到托架,学生不得不重新端正写字姿势,从而使学生在整个写字过程中始终保持一个正确的姿势,这不仅纠正了写字姿势,又保护了视力及脊柱的健康生长,结构很简单,只有托架、倒钩杆、主杆、固定夹构成,使用的时候更加方便,固定夹夹在桌面上,下巴对准托架即可,矫正的效果也很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在沿主杆上设有至少一个方孔,在倒钩杆上设有与方孔适配的倒钩齿,倒钩齿与方孔卡接,构成倒钩杆与主杆的可调节连接。
此项设置在主杆上设置方孔,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一组,然后倒钩杆上的倒钩齿卡设在方孔中,倒钩齿设置在方孔内,不同位置的倒钩齿设置方孔中固定,以此来调节高度,可以适应很多不同使用者的高度,使用方便,适用性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主杆上设有U型槽,方孔沿主杆方向间隔的设置在U型槽的底部,倒钩杆与U型槽适配,并镶嵌在U型槽内。
此项设置在主杆上设置了一个与倒钩杆适配的U型槽,倒钩杆可以镶嵌在其中,方孔设置在U型槽的底部,这样的结构在倒钩杆镶嵌在U型槽,倒钩齿刚好也与方孔卡接,调节倒钩杆高度,将倒钩齿对准主杆上的方孔,向下压,将倒钩杆扣在主杆上的U型槽中,使用非常方便,而且在结构上很紧凑。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在固定夹上设有卡座,主杆一端与卡座插接连接。
此项设置将主杆与固定夹的固定方式设置成可拆卸,那么整体配件可以分为托架、主杆、倒钩杆、固定夹的各部件,而且相互之间都是可拆卸的结构,还具有配件少,装、拆方便,体积小,携带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半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图2可知,一种写字姿势纠正器,包括主杆1,所述主杆1上端活动连接有倒钩杆2,所述主杆1下端连接固定夹3,所述倒钩杆2顶部连接有托架4。
倒钩杆2嵌套于主杆1的U型槽11中,所述倒钩杆2外壁上设置有倒钩齿21,所述主杆1上方孔12,所述倒钩齿21穿过主杆1上方孔12卡嵌在所述主杆1上。
本实用新型的写字姿势纠正器在使用时,将固定夹3夹住书桌,根据使用人的高低程度,将倒钩杆2上的倒钩齿21对准插入主杆1上的方孔12内,用力往下压使其固定,然后即可使用。
使用完毕后,拉出倒钩杆2即可分解并予以保存。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献忠,未经朱献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92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