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阀门启闭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118860.7 | 申请日: | 2011-04-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08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 发明(设计)人: | 沈伟伟;张红军;徐利民;孔新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燃气设备阀门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K31/60 | 分类号: | F16K31/60;F16K35/10 |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吕书桁 |
| 地址: | 21510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阀门 启闭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的启闭机构,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燃气立管球阀上的启闭机构。
背景技术
阀门启闭机构是开启、关闭或控制阀门开度的一种机械传动装置。传统阀门在启闭机构这方面的结构设计未得以重视。故而目前许多阀门装置的启闭机构基本呈裸露状,缺少有效的防护,易导致误操作泄漏。且作为阀门控制最主要驱动部分的阀杆头部设计普遍性较强,阀门开启相对比较容易,作为一种对密闭性应用较强的产品而言,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使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阀门启闭机构,通过结构上的完善化设计,解决传统阀门存在易于误操作引发泄漏等隐患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上述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阀门启闭机构,包括与阀体开启式装接的防护罩、防护罩遮蔽空间内阀体所设的一个“耳形”的凸台、装接于凸台内的阀杆以及一根与阀杆头部相套接或分离的启闭手柄,所述阀杆与凸台之间相隔形成一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头部为水滴形,所述启闭手柄一端设有形状与阀杆头部及凹槽匹配的套头。
进一步地,所述启闭手柄在其套头的外侧还设有一个限位凸柱,启闭手柄与阀杆套接状态下,所述限位凸柱在凸台的C形开口中受限滑动。所述启闭手柄远离套头的另一端设有一个圆锥形尖端。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罩的结构组成为:由翻盖、透盖及压圈螺接构成的可视化阀盖以及与阀体螺接固定的罩壳;其中所述可视化阀盖一端与罩壳通过扭簧和轴销相连,且径向相对的另一端在扭簧张紧状态下与罩壳螺接固定。
本发明阀门启闭机构的应用实施,其突出效果为:
该阀门启闭机构在闲置状态下,阀杆收到防护罩保护,因而大大降低了其被误操作的可能性;再者特殊的阀杆头部形状设计配合专门的启闭手柄,能有效提高产品的专用性,进而提高阀门产品的实用性。
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发明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球阀组装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球阀的阀门启闭机构的分解外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针对传统阀门启闭机构设计上的缺陷以及实际应用中出现的多方面问题进行分析,创新提出了一种阀门启闭机构,包括与阀体开启式装接的防护罩、防护罩遮蔽空间内阀体所设的一个“耳形”的凸台、装接于凸台内的阀杆以及一根与阀杆头部相套接或分离的启闭手柄,阀杆与凸台之间相隔形成一凹槽。特别地,该阀杆头部为水滴形、星形或蝶形的特殊形状,所述启闭手柄一端设有形状与阀杆头部及凹槽匹配的套头。
结合附图具体来看:为防止误操作可能性。如图2所示其具体结构如下:该阀体(图示为主阀体11)在垂直于敞口方向的外侧设有一个“C形”的凸台112,阀杆3装设于凸台112之中,并与之相隔形成第二凹槽33。此外,该专用球阀还包括由启闭手柄10与阀杆3匹配构成的阀门启闭机构,其中该阀杆3位于防护罩4的遮蔽空间内并逆向阀体内腔的头部32为水滴形、星形或蝶形的特殊形状,并且启闭手柄10一端设有形状与阀杆头部32及第二凹槽33匹配的套头101。
而该防护罩4的结构组成为:由翻盖411、透盖412及压圈413螺接构成的可视化阀盖41以及与阀体螺接固定的罩壳42;其中可视化阀盖41一端与罩壳42通过扭簧91和轴销92相连,且径向相对的另一端在扭簧张紧状态下与罩壳通过螺钉93或其它卡扣结构装接固定。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透盖进一步提供了防护罩闭合状态下作业人员观察阀门的开闭情况,材质上可选有机玻璃、钢化玻璃等。
更进一步地,该启闭手柄10在其套头101的外侧还设有一个限位凸柱102,启闭手柄10与阀杆3套接状态下,该限位凸柱102在凸台的C形开口中受限滑动。这样能有效限制球阀球体的旋转程度,避免球体的与阀体的过度磨损,以及由此引起的产品使用寿命降低。
此外,该启闭手柄远离套头的另一端设有一个圆锥形尖端,留作当防护罩来不及开启并需立刻操作球阀进行阀门开闭操作时,将防护罩的透盖击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燃气设备阀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燃气设备阀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88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