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现场粗直径钢筋人工弯折的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18748.3 | 申请日: | 201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07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周杰;张成林;段少也;张进军;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F1/00 | 分类号: | B21F1/00;E04G2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智科友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41 | 代理人: | 曲家彬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现场 直径 钢筋 人工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过程中对粗直径钢筋进行人工弯折的模具,特别涉及适用于多根抗浮锚杆、楼层或屋面的单根粗直径收头钢筋的现场弯折的一种现场粗直径钢筋人工弯折的模具。
背景技术
在大厦施工过程中,地下室底板设置了大量抗浮锚杆,设计配筋为3根直径为25mm的HRB400钢筋。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抗浮锚杆设计在地下室底板内面层钢筋底部,锚杆钢筋自由段弯折成90度角,并且锚杆端部弯折段钢筋的标高控制要求也比较严格,要求贴近地下室底板面钢筋底部。
考虑钢筋预弯折在锚杆钢筋安装过程中标高控制偏差不容易控制,并且影响施工人员的通行。如果采用钢筋后弯折的方法,则可以避免以上的不足,为此如何保证后弯折钢筋的弯折效果与机械弯折的效果一致,这一技术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经过现场分析及实践,可以通过制作一种模具,通过一定的工艺及方法,采用人工的方式,将钢筋按设计要求弯折成90度角。而目前还没有一种这样的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设计一种钢筋人工弯折的模具,实现对多根抗浮锚杆、楼层或屋面的单根粗直径收头钢筋的现场弯折。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其技术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现场粗直径钢筋人工弯折的模具,包括模具体,在所述的模具体中设置卡住被折钢筋的开口,在所设的开口的内侧两边分别设置一个与被折钢筋直径相应的左圆弧形卡环和右圆弧形卡环。
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钢筋人工弯折的模具中:在所述开口两侧的模具体上各设置一个卡钉。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钢筋人工弯折的模具可以方便且精确地完成钢筋人工弯折,省时省力,施工场地不产生任何影响环境的噪音及污染物,不用消耗电能,可以重复利用完全符合绿色施工的要求。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产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使用示意图。
图中:1、模具体,2、开口,3、左圆弧形卡环,4、右圆弧形卡环,5、开口处卡钉,6、待弯折的粗直径钢筋,7、卡口钢筋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在对大厦地下室设置的3根抗浮锚杆的粗直径钢筋进行折弯的一种钢筋人工弯折的模具,包括厚钢板制作的模具体1,在所述的模具体1中设置卡住被折钢筋的开口2,在所述的开口2的内侧两边各设置一个与被折钢筋直径相应的左圆弧形卡环3和左圆弧形卡环4,在开口2两侧的模具体1上各设置一个卡钉5。
本实施例的钢筋人工弯折的模具采用30mm厚的钢板进行加工制作,模具体1采用开口2设计,首先按锚杆的分布方式,在钢板中心钻孔,孔径比设计钢筋直径约大5mm,为满足通用的要求,一般开孔直径可以设置为45mm,能满足18~40mm直径的钢筋弯折需要。分别为左圆弧形卡环4和右圆弧形卡环3。然后再将其加工成开口型,内侧按两条钢筋的分布状态设计,分别为将两根钢筋卡在左卡环3和右卡环4。
在模具的开口处设置两个卡钉5作为“门卡”,当三根待弯折的粗直径钢筋6放入到模具内时,用一根卡口钢筋头7卡住,本实施例中,采用直径12~14mm的钢筋进行焊接,用于卡紧三根抗浮锚杆钢筋,防止在弯折过程中跑位。
钢筋水平度微调扳子的加工,预先根据钢筋的直径,选用厚度30mm的钢板,规格80×80,在其中心开孔,另外再选用粗直径钢筋,将其与钢板进行焊接。钢筋长度以600mm为宜。
本实施例产品使用方便,在安装本实施例的钢筋人工弯折的模具之前,首先在其底部安装木方,木方的安装高度。对于三根抗浮锚杆钢筋而言,首先将模具紧密的套在两根相邻的锚杆钢筋上,并用直径12~14mm的钢筋头将模具的开口处“封闭”。采用钢管将紧密套在模具的两根钢筋进行弯折,弯折采用人工弯折,一般安排4个人同时用力弯折即可。将钢筋水平度微调扳子套在已弯折的钢筋上,部位一般距离弯折点100mm,然后采用钢管套在其尾部,将所弯折的钢管进行微调弯折,确保所弯折的钢管成90度的状态。将方木垫块拆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87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