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源安全结构及手持式电子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18703.6 | 申请日: | 201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86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发明(设计)人: | 丁丽;罗齐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H01H9/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3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 安全 结构 手持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设备领域,涉及一种电源开关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电源安全结构以及使用这种结构的手持式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电子阅读器中,部分具有通讯功能的手持式电子设备内部还包括SIM卡,与手机结构不同,SIM卡并没有设置在电池的下面,而是设置在电池的旁边。由于SIM卡和电池的分离设置,用户更换SIM卡时,容易忽略手持式电子设备还处于电池供电状态,直接拿出SIM卡进行更换,这种热插拔,极易损坏SIM卡。
另外,如果在手持式电子设备正常开机的状态下打开后盖,对手持式电子设备进行拆机维修,也容易造成手持式电子设备电路板短路。
由于手持式电子设备后盖打开的操作并不频繁,人们进行上述两种操作时很容易忽略手持式电子设备的开关状态,带电操作有可能造成手持式电子设备的电路损坏,给人们的使用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因忽略手持式电子设备带电操作而带来的损坏,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源安全结构,包括按键、弹簧和盖板,所述弹簧连接按键,所述按键与所述盖板接触。
优选地,所述按键与所述盖板之间还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按键对应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包括所述的电源安全结构的手持式电子设备,还包括微处理器和电源管理模块,所述电源管理模块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包括电源开关,所述电源开关与所述按键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源安全结构的盖板被设置为所述手持式电子设备的后盖板。
优选地,所述电源安全结构的盖板被设置于所述手持式电子设备的后盖板的内侧,与所述后盖板粘合。
将本实用新型的电源安全结构应用于各类手持式电子设备,可以有效地避免拆开后盖时因忽略带电操作而造成的对手持式电子设备的损坏,从而达到保护手持式电子设备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源安全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源安全结构盖板打开状态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电源安全结构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电源安全结构盖板打开状态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电子设备的电源安全结构的与其他模块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电源安全结构
101:弹簧, 102:按键, 103:盖板, 104:隔板, 105:通孔
200:电源管理模块,201:电源开关
300:微处理器,400: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电源安全结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源安全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安全结构包括弹簧101、按键102和盖板103,其中,弹簧101连接按键102,按键102与盖板103接触。当盖板103处于闭合状态时,盖板103压迫按键102,使得弹簧101处于压缩状态,以保存弹性能量,此时,按键102处于“按下”状态。
如图2所示,当盖板103处于打开状态时,弹簧101积蓄的弹性能量使得弹簧101伸长,将按键102推向外侧,此时,按键102处于“弹起”状态。
此外,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电源安全结构还可以有另外一种结构。如图3所示,按键102和盖板103之间还可以设置有隔板104,在隔板104上设置有与按键102对应的通孔105,按键102通过通孔105与盖板103接触。隔板104用于隔离按键102连接的电路板400(如图5所示)和盖板103,起到保护电路板的作用。当盖板103处于闭合状态时,盖板103压迫按键102,使得弹簧101处于压缩状态,以保存弹性能量,此时,按键102处于“按下”状态。如图4所示,当盖板103处于打开状态时,弹簧101积蓄的弹性能量使得弹簧101伸长,将按键102穿过通孔105推向隔板104的外侧,此时,按键102处于“弹起”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87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