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煤矿救生舱冰蓄冷温度调节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17884.0 | 申请日: | 2011-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98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洲;张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玉洲 |
主分类号: | E21F3/00 | 分类号: | E21F3/00;E21F11/00 |
代理公司: | 淄博佳和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3 | 代理人: | 张瑞林 |
地址: | 255020 山东省淄博市张***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矿 救生 舱冰蓄冷 温度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煤矿救生舱冰蓄冷温度调节装置,属于煤矿用救生舱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应急状况下救生舱内的温度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煤矿救生舱及其空气调节装置主要用于金属矿井事故时,为在应急避难室中避难的矿工创造舒适生存条件,国外的应急避难室绝大多数采用普通空调来控制温度,空调主机可置于避难室内部,而压缩机必须外置,因此,在爆炸事故频发的煤矿中,避难室空调压缩机等有源部件的防爆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此外,在密闭空间中要保持让人舒适的温湿度,需要有足够的电力来维持空调的运行,而矿难时外部电力切断,只能靠电池供电在灾变状态下及时制冷,需要储备大量的电能,因而导致舱内蓄电池体积过大,带来维护困难、成本较高、安全隐患等各方面的问题。
此外,国内的救生舱中使用的降温技术主要有液体二氧化碳降温技术、空调机和水泵降温技术,液体二氧化碳降温技术存在降温效果不良,时间太短,气味太刺激,使救生舱内人员无法忍受,对救生舱内人员身体造成伤害的缺陷;救生舱目前使用的空调机和水泵降温技术在当出现事故时,煤矿矿井内是立即断电的,而空调机和水泵需要大功率电源,蓄电池是不能提供空调机和水泵所需电源的,所以不可能实现降温;且救生舱内人员释放出的有害气体,气味没有办法处理,救生舱内不能实现,长时间的空气温度调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降温持续时间长、实现无动力降温、空气经过净化处理的煤矿救生舱冰蓄冷温度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煤矿救生舱冰蓄冷温度调节装置,用于煤矿用救生舱中,包括电气控制箱和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在电气控制箱和制冷机组的压缩机之间增设冰蓄冷装置,冰蓄冷装置上部与电气控制箱联接,通过供液管与压缩机出气口联接,下部通过回流管与压缩机吸气口联接,冰蓄冷装置另一端面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所述的冰蓄冷装置包括冰蓄冷箱体和安装在其内部的制冷管道、空气循环处理装置、空气循环管和制冷蒸发器,制冷管道分为两段,一段联接供液管,另一段联接回流管,两段之间联接制冷蒸发器。在冰蓄冷箱体内填装自来水,用于制取冰块,避免产生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对救生舱内人员身体造成二次伤害。
所述的空气循环管包括进风管和出风管,进风管一端联接进风口,出风管一端联接出风口,进风管和出风管之间联接空气循环处理装置。
所述的空气循环处理装置内填装有活性炭或除臭剂,对空气进行净化处理,去除救生舱内人员释放出的有害气体及气体的气味,为救生舱内人员提供舒适的温湿度。为提高净化效果,可在空气循环处理装置内涂布光触媒。
所述的供液管联接压缩机出气口和制冷管道一端,供液管上设有截止阀和膨胀阀。
所述的制冷管道内填装有制冷剂。
所述的冰蓄冷箱体外部设有保温层和不锈钢固定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实现无动力降温:在正常情况下由煤矿电源供电,冰蓄冷装置实现制取蓄冷冰,作为救生舱内备用冷源,当煤矿出现事故,一切电源切断后,在无动力情况下,救生舱内人员可以依靠冰蓄冷装置自备的蓄电池和储备冰块实现空气调节降温。
2、降温时间长,降温效果显著:制冷机组和制冷元件设在救生舱的设备舱内,供液管内充入制冷剂联接冰蓄冷装置,通过微电脑温度智能控制器设定调节温度,当冰蓄冷装置完成制取蓄冷冰后,就转为自动模式不需要电源,当温度再次升温时,冰蓄冷装置又自动制取蓄冷冰,直至完成蓄冷冰的制取,因此,可储备足够的蓄冷冰,保证从出现事故开始可连续降温100小时以上。
3、气体净化处理,减少对人体二次伤害:冰蓄冷装置内设有空气循环处理装置,处理救生舱内人员释放出的有害气体及气味,且冰蓄冷装置内采用自来水制取冰块,运用冰块对空气进行降温,不产生任何的刺激性气体,不会对救生舱内人员造成二次伤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连接关系示意图。
其中:1、电气控制箱 2、智能控制器 3、温度探头 4、进水管 5、截止阀 6、膨胀阀 7、供液管 8、回流管 9、压缩机 10、冷凝水管 11、冷凝器 12、制冷机组 13、制冷管道 14、进风口 15、出风口 16、空气循环处理装置 17、保温层 18、冰蓄冷箱体 19、进风管 20、出风管 21、制冷蒸发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玉洲,未经张玉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78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刮板输送机防护罩
- 下一篇:一种ACS/PVC复合门窗异型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