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箱包式便携多状态使用电脑箱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17801.8 | 申请日: | 201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32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正 |
主分类号: | G06F1/18 | 分类号: | G06F1/18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市禾工专利代理事务所 65108 | 代理人: | 何冰 |
地址: | 830016 新疆维***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箱包 便携 状态 使用 电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脑箱 ,尤其涉及一种方便携带台式计算机主机的箱包式便携多状态使用电脑箱。
背景技术
人类已进入信息化普及阶段,电脑的使用率愈来愈高,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通讯,娱乐,学习,工作的重要工具。台式机的性价比高是市场公认的,市场占有率较高,但其体积、重量都较大,只适合在固定位置使用,而无法像便携式电脑那样随身携带使用,带来了很多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将台式机主机箱改变为随身携带的箱包式便携多状态使用电脑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箱包式便携多状态使用电脑箱由两箱相套的外箱和内箱组成,外箱由活络连接的外箱体和外箱盖组成一空腔体,外箱体上端口两侧和外箱盖两侧间连接有外箱撑杆,在外箱盖内中心处固定有十字形悬挂架,在悬挂架中部交汇处及上端处分别设置有外箱下悬挂点和外箱上悬挂点,内箱是由内箱体和与其活络连接的悬挂板组成,电脑主机元件及多媒体配件放置在内箱体内,并固定,在悬挂板上端处开有与外箱上悬挂点对应的内箱上悬挂点,在悬挂板中部开有与外箱下悬挂点对应的内箱下悬挂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造价低廉,经久耐用,居家,出差,两地工作,野外作业,大学生等人员旅途携带方便,减少了个人或家庭对电脑的购买量,增加了现有电脑的使用率,对低碳排放有积极的意义。
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
图1是箱包式便携多状态使用电脑箱结构示意图;
图2也是箱包式便携多状态使用电脑箱结构示意图。
图例:1、外箱上悬挂点,2、外箱下悬挂点,3、悬挂架,4、悬挂板,5、内箱上悬挂点,6、内箱下悬挂点、7、内箱撑杆,8、内箱背带孔,9、内箱,10、翻盖,11、小孔,12、光驱开口,13、外箱背带孔,14、外箱体,15、外箱撑杆,16、外箱盖,17、提手。
11、提手,12、箱包,13、箱包盖,14、翻盖,15、小孔,16、光驱开口,17、外箱背带孔,18、外箱体,19、外箱撑杆,20、外箱盖。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所示,箱包式便携多状态使用电脑箱是由两箱相套的外箱和内箱10组成。外箱由活络连接的外箱体15和外箱盖17组成一空腔体,外箱体15上端口两侧和外箱盖17两侧间连接有外箱撑杆16。在外箱盖17内中心处固定有十字形悬挂架3,在悬挂架3中部交汇处及上端处分别设置有外箱下悬挂点2和外箱上悬挂点1。在外箱体15前端面开有光驱开口13及其他电源、开关类功能性小孔12。外箱体15底面四角开有外箱背带孔14。
内箱10是由内箱体和与其活络连接的悬挂板4组成,电脑主机元件及多媒体配件放置在内箱体内,并固定。电脑主机元件包括带有CPU、内存条、显卡、网卡的主板、电源、硬盘等,多媒体配件包括光驱、音箱等。其中主板、电源、硬盘固定在内箱体底部,硬盘、光驱悬挂在内箱体前侧中部。悬挂板4与内箱体横截面形状对应,其可为上小下大的三角形,也可为长方形箱盖,或圆形,或边长大于三的多边形,或为其他形状。在悬挂板4上端处开有与外箱上悬挂点1对应的内箱上悬挂点5,在悬挂板4中部开有与外箱下悬挂点2对应的内箱下悬挂点6。在内箱10底面开有与外箱体15底面外箱背带孔14对应的内箱背带孔9。在内箱10前端面开有与外箱体15前端面对应的光驱开口13及其他电源、开关类功能性小孔12。
在内箱10下端面装设有卡件,卡件间设置可抽拉的拉板,键盘、鼠标放置在拉板上,其数据线由内箱体下端与主板连接。
当需要使用时,打开外箱盖17和内箱10,分别通过外箱撑杆16和内箱撑杆8定位。将内箱10上的内箱上悬挂点5和外箱处的外箱上悬挂点1扣接,内箱下悬挂点2和外箱处的外箱下悬挂点2与显示器背部联接。通过预设在内箱10、外箱上的各小孔12,即可将多媒体设备与主板连接使用。
使用完毕后,盖上外箱盖17即可。在前述外箱背带孔17和内箱背带孔9内系上背带,即可或背、或提、或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正,未经李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78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