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通式外聚焦内翅片换热太阳能集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17613.5 | 申请日: | 2011-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30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9 |
发明(设计)人: | 杨宪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宪杰 |
主分类号: | F24J2/10 | 分类号: | F24J2/10;F24J2/34;F24J2/4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李盛洪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万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式 聚焦 内翅片换热 太阳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集热器,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直通式外聚焦内翅片换热太阳能集热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平板太阳能集热器主要是由吸热板芯,涂布在吸热板芯上表面上的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与吸热板芯焊接的排管,透明盖板,隔热保温层和外壳构成,吸热板芯加热后的气流与平板太阳能集热器上的透明盖板(玻璃板)接触,不能在吸热板芯上形成密闭的气流加热通道,造成热能大量流失,热损失大,且吸热板芯的导热效率低,此外排管焊接在吸热板芯之外,热量主要是通过排管与吸热板芯之间的焊点进行传导,热传导效率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大大减少热能流失、热损失小,能有效增加热交换的面积,热传导效率高的直通式外聚焦内翅片换热太阳能集热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直通式外聚焦内翅片换热太阳能集热装置,包括反射聚焦装置,设置在所述反射聚焦装置上部供反射聚焦装置的反射光线及直射光线透过的中空隔热透光体,该中空隔热透光体内装设有太阳能吸热管,光线经反射聚焦装置反射及直接透过中空隔热透光体被太阳能吸热管吸收,太阳能吸热管将进入 其内的储热及传热介质加热。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直通式外聚焦内翅片换热太阳能集热装置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构造一反射聚焦装置,在所述反射聚焦装置上部供反射聚焦装置的反射光线及直射光线透过的中空隔热透光体,该中空隔热透光体内装设有太阳能吸热管,光线经反射聚焦装置反射及直接透过中空隔热透光体被太阳能吸热管吸收,太阳能吸热管将进入其内的储热及传热介质加热,从而使储热及传热介质在太阳能吸热管内的密闭空间加热后输出热能,储热及传热介质不会与平板太阳能集热器上的透明盖板(玻璃板)接触,大大减少热能流失、热损失小,且一方面太阳能吸热管对进入其内的储热及传热介质加热,另一方面太阳能吸热管内设有若干导热翅片,相邻两导热翅片之间形成储热及传热介质流道,有效增加了热交换的面积,大大地提高了热传导效率,所述中空管两端的锥形分流罩使储热及传热介质分布均匀,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热传导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直通式外聚焦内翅片换热太阳能集热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直通式外聚焦内翅片换热太阳能集热装置未装设反射聚焦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直通式外聚焦内翅片换热太阳能集热装置与反射聚焦装置组装后的纵向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直通式外聚焦内翅片换热太阳能集热装置的太阳能吸热管的立体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直通式外聚焦内翅片换热太阳能集热装置的导热 翅片、中空管、锥形分流罩组装后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直通式外聚焦内翅片换热太阳能集热装置的最佳实例,并不因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照图1、图2、图3、图4,提供一种直通式外聚焦内翅片换热太阳能集热装置,包括反射聚焦装置1,设置在所述反射聚焦装置1上部供反射聚焦装置1的反射光线及直射光线透过的中空隔热透光体2,该中空隔热透光体2内装设有太阳能吸热管3,光线8经反射聚焦装置1反射及直接透过中空隔热透光体2被太阳能吸热管3吸收,太阳能吸热管3将进入其内的储热及传热介质加热,从而使储热及传热介质在太阳能吸热管3内的密闭空间内加热后输出热能,大大减少热能流失、热损失小,中空隔热透光体2采用玻璃材料或高分子材料加工而成,能抑制对流散热、并减少热损失。
所述太阳能吸热管3内壁上间隔设置有导热翅片4,在沿所述太阳能吸热管3的中心轴线上装设有一中空管5,所述导热翅片4与中空管5的外壁固定连接,相邻两导热翅片4之间形成储热及传热介质流道6,有效增加了热交换的面积,大大地提高了热传导效率。
所述中空管5的两端各装设有一锥形分流罩7,使储热及传热介质分布均匀,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热传导效率。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宪杰,未经杨宪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76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高压输电线路断股压接作业机器人机构
- 下一篇:一种穿孔针拆卸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