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频感应熔炼炉下炉体钢结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17552.2 | 申请日: | 2011-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81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26 |
发明(设计)人: | 贺永东;李尚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川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14/06 | 分类号: | F27B14/06;F27B14/08 |
代理公司: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专利中心 11028 | 代理人: | 李子健;李迎春 |
地址: | 737103***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感应 熔炼炉 下炉体 钢结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下炉体钢结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带磁路切断和水冷结构的工频感应熔炼炉下炉体钢结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铜及铜合金工频感应熔炼炉下炉体钢结构采用图整体结构。该整体结构包括下炉体钢结构、感应体、线卷、钢结构与线卷之间的冷却水套、耐火内衬、铜液进口、铜液出口,因感应体漏磁容易在下炉体钢结构上产生的涡流,这种下炉体钢结构上也无水冷装置,采用这种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其一,因下炉体钢结构采用整体结构,熔炼炉在工作过程中,感应体会产生漏磁,感应体漏磁在下炉体钢结构上产生的涡流,导致感应炉能量效率降低。其二,漏磁产生的涡流因电流的热效应使下炉体钢结构的温度进一步升高,使感应体、线卷、水套的工作温度升高,工作环境恶化,使用寿命降低。其三,感应炉的下炉体上有熔沟,熔沟是感应炉将电磁能转化为热能的场所,熔沟中的铜及铜合金的温度较炉膛熔池中的铜液温度高出80-100℃以上。而感应炉熔沟至冷却水套之间的耐火材料的厚度仅为80-100mm左右(该部厚度越大,能量转化效率越低),且不设保温层。下炉体钢结构的温度往往很高,局部区域的温度有时高达300-400℃。这种情况会大大恶化感应体、线卷、水套的工作环境,使感应炉的寿命大大降低,一般只有4个月左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带磁路切断和水冷结构的工频感应熔炼炉下炉体钢结构装置。
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方案实现的:
一种工频感应熔炼炉下炉体钢结构装置(1),其包括上部钢结构(2)、下部钢结构(3),所述上部钢结构(2)和下部钢结构(3)通过法兰(5,5a)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部钢结构(2)和下部钢结构(3)之间设有耐热绝缘层(4)。
根据上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部钢结构(2)和所述下部钢结构(3)的外侧端面上分别设有循环水道(11、1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耐热绝缘层能够防止感应体产生的强烈的交变的电磁场在钢结构中产生涡流,循环水道能够对钢结构提供冷却,防止钢结构受热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工频感应熔炼炉下炉体钢结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工频感应熔炼炉下炉体钢结构装置1,其包括上部钢结构2、下部钢结构3,上部钢结构2和下部钢结构3通过法兰5,5a连接,在上部钢结构2和下部钢结构3之间设有耐热绝缘层4。在上部钢结构2和下部钢结构3的外侧端面上分别设有循环水道11、15。在下炉体钢结构装置1的左侧面17和右侧面18(包括上部钢结构2和下部钢结构3的区域)也分别设有循环水道(图中未示出)。
上部钢结构2的循环冷却水从上部钢结构2冷却水进水口9进入冷却水道11,冷却水按图中12所示的方向循环,从上部钢结构2冷却水出水口10流出,完成对上部钢结构2的一次循环冷却过程。
下部钢结构3的循环冷却水从下部钢结构3的冷却水进水口13进入冷却水道15,冷却水按16所示的方向循环,从下部钢结构3的冷却水出水口14流出,完成对下部钢结构3的一次循环冷却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川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金川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75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