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秋冬被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16943.2 | 申请日: | 201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58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谷建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宏利达针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9/00 | 分类号: | A47G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秋冬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纺类日常生活用品,具体涉及一种秋冬季节用的被子。
背景技术
家庭、宾馆普遍使用的被子都是长方形的,盖这种被子时,上端会形成进风口,使肩部暴露在外,人们不得不把肩部的被子塞实以求保暖,可睡着后常常翻身和曲身,肩部还是会暴露在外面着凉,而且两个人一起睡的时候更容易进风着凉。
当睡前坐在床头看书、看电视或者半夜需要起身的时候,人们还是习惯于添加衣物来防寒,往往比较麻烦而且在床边堆放衣物还显得比较乱。
目前,人们对于被子的改造大多体现在它的材质、花色、薄厚、填充物的材质上。对被子整体构型的改造,以使其来满足睡眠等更多需求的创造还比较少。
现有的睡袋虽然能解决普通被子存在的问题,但它裹在身上睡不是很舒服,感觉像穿了一件小棉袄在睡觉一样,而且腿部也被裹在里面,翻身、起身都很不便,影响睡眠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保暖贴身、可充当睡前或起身防寒服使用的多功能秋冬被。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秋冬被,包括被体,所述被体上开有两个小孔,通过所述的小孔伸出两个袖套位于所述被体的同一面,所述被体的另一面设有两块小被体,所述小被体的一侧边与所述被体相连接,所述两块小被体的另一侧边的边沿均缝有布绳,所述两个小孔位于所述两块小被体与所述被体连接处内侧。
作为优化,如果是单人被,所述两个小孔关于所述被体的中线呈轴对称,所述两块小被体关于所述被体的中线呈轴对称,这样使被子两边平衡分配,睡觉翻身以及坐起使用的时都比较舒适。
如果是双人被,所述小孔的个数为四个,四个小孔两两分布于所述被体的中线两边,关于所述被体的中线呈轴对称,两边的两个小孔关于半块所述被体的中线呈轴对称;所述小被体的个数为四个,四个小被体两两分布于所述被体的中线两边,关于所述被体的中线呈轴对称,两边的两个小被体关于半块所述被体的中线呈轴对称,使被子使用的时候达到最大的舒适度。
所述袖套与所述小孔可以通过搭扣、拉链或布绳相连接,所述小孔的两个半周边装有相适配的搭扣、拉链或布绳;所述小被体一侧边与所述被体也可以通过搭扣、拉链或布绳相连 接,方便袖套和小被体的拆卸更换和清洗,同时在春夏季节比较暖和不需要用袖套和小被体的时候即可将其拆卸;小孔的两个半周边装相适配的搭扣、拉链或布绳可以在不需用袖套,将袖套卸掉后,将小孔封闭以保证保暖。
所述小被体的上边缘呈凹圆弧型,更符合人体肩部的形状,使得小被体围上时更舒适。
所述一块小被体的另一侧边的边沿设有纽扣或拉链,对应另一块小被体的另一侧边的边沿设有相配的纽扣眼或拉链,可以在睡前坐起使用的时候将小被体围在身上,从身后将两块小被体连接,类似反穿的衣服,保证保暖。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秋冬被,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使用方便,既能在睡觉时使用,又可在睡前看书或者半夜起身当防寒服使用;既能保暖肩部,又能在睡觉翻身时不易进风,同时比较贴身,保证舒适的睡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秋冬被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秋冬被背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秋冬被,包括被体1,所述被体1上开有两个小孔2,通过所述的小孔2伸出两个袖套3位于所述被体1的同一面,所述被体1的另一面设有两块小被体4,所述小被体4的一侧边5与所述被体1相连接,所述两块小被体4的另一侧边6的边沿均缝有布绳,所述两个小孔2位于所述两块小被体4与所述被体1连接处内侧。
所述两个小孔2关于所述被体1的中线呈轴对称。
所述两块小被体4关于所述被体1的中线呈轴对称。
所述袖套3与所述小孔2通过搭扣、拉链或布绳相连接,所述小孔2的两个半周边装有相适配的搭扣、拉链或布绳。
所述小被体4一侧边5与所述被体1通过搭扣、拉链或布绳相连接。
所述小被体4的上边缘7呈凹圆弧型。
所述一块小被体4的另一侧边6的边沿设有纽扣或拉链,对应另一块小被体4的另一侧边6的边沿设有相配的纽扣眼或拉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宏利达针织有限公司,未经南通宏利达针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69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