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块化组合锂离子电池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16099.3 | 申请日: | 201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588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杨小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小东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2/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化 组合 锂离子 电池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组合锂离子电池组。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实现规模化生产以来,以其体积小、容量大、无毒环保、使用寿命长等现阶段无可比拟的优势,迅速占领了许多电池领域,尤其广泛应用于各种便携式电子产品上。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和发展,非便携式产品也越来越需要锂离子电池。但是非便携式产品,比如说应急探照灯等,一般需要较大的供电功率,常见的锂离子电池虽然电荷密度大,但是容量毕竟有限,单个的锂离子电池一般无法满足要求,因此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模块化组合锂电池组,解决现有锂离子电池因容量限制无法满足大功率电器需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一种模块化组合锂离子电池组,包括多个锂离子电池模块,所述锂离子电池模块的一侧表面上设有两个电极柱,分别为正电极柱和负电极柱,而在与电极柱相对的一侧表面上对应位置上还分别设置了正电极插孔和负电极插孔;所述正电极柱的位置、形状及尺寸与正电极孔的位置、形状及尺寸相适配;所述负电极柱的位置、形状及尺寸与负电极孔的位置、形状及尺寸相适配;每个锂离子电池模块可以其一侧的正电极柱和负电极柱插入其一侧另一个锂离子电池模块的正电极插孔和负电极插孔而与其固定连接及电连接,而其另一侧的正电极插孔和负电极插孔则被其另一侧的另一个锂离子电池模块的正电极柱和负电极柱插入而固定连接及电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正电极柱和负电极柱的形状和/或尺寸不相同。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正电极柱为圆柱形,所述负电极柱为正六棱柱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在于:
由于在每个锂离子电池模块的一侧表面上设有两个电极柱,而在与电极柱相对的一侧表面上对应位置上还分别设置了两个电极插孔,组合成模块化组合锂离子电池组时,可以顺序将一块锂离子电池模块的电极柱对应插入另一块锂离子电池模块的电极插孔,各锂离子电池模块之间通过电极柱和电极插孔而电连接,而且同时完成了结构上的固定连接,从而可将任意数目的锂离子电池模块叠加在一起,构成数倍于单个锂离子电池模块容量的组合成模块化组合锂离子电池组,因而使用非常方便,能适应多种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模块化组合锂离子电池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单个的锂离子电池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模块化组合锂离子电池组如图1所示,包括叠放在一起的多个锂离子电池模块10,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具体而言有四个锂离子电池模块10。而且各个锂离子电池模块10之间为并联连接,因而模块化组合锂离子电池组的容量相当于四个锂离子电池模块10容量的和,即四倍于单个锂离子电池模块10。
单个锂离子电池模块10的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在其一侧表面上设有两个电极柱,分别为正电极柱11和负电极柱12。而且在与电极柱相对的一侧表面上对应位置上还分别设置了两个电极插孔,分别为正电极插孔14和负电极插孔13。
正电极柱11与正电极插孔14的尺寸及形状相适配,负电极柱12与负电极插孔13的尺寸及形状相适配。为了避免连接时发生错误,正电极柱11的形状与负电极柱12的形状和尺寸不完全一样,就是说如果形状一样,尺寸就不能一样,尺寸一样,形状就不能一样,当然还可以形状和尺寸均不一样。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正电极柱11为圆柱形,而负电极柱12为正六棱柱形。
组合成模块化组合锂离子电池组时,可以顺序将一块锂离子电池模块10的正电极柱11和负电极柱12对应插入另一块锂离子电池模块10的正电极插孔14和负电极插孔13,各锂离子电池模块10之间通过正电极柱11和负电极柱12插接而电连接,而且同时完成了结构上的固定连接,从而可将任意数目的锂离子电池模块10叠加在一起,构成数倍于单个锂离子电池模块10容量的组合成模块化组合锂离子电池组,因而使用非常方便,能适应多种需要。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小东,未经杨小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60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机叶片模具翻转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一体化雨量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