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镁合金板材热冲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15868.8 | 申请日: | 2011-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5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高森林;叶福平;徐岳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南工锻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2/28 | 分类号: | B21D22/28;B21D37/10;B21D37/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400 江苏省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镁合金 板材 冲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镁合金制备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镁合金板材热冲压装置。
背景技术
镁合金作为质量轻、刚性好的强韧性材料,用于航空、航天器、导弹,可以增加有效载荷和飞行距离,降低使用周期和成本.因此早在二次大战期间就开始应用于航空器材等领域。例如飞机内框架类结构部件可用钱合金管件;此外,铁合金由于其密度小和良好的电磁屏蔽性,非常适用于3C行业(Computer,Communication,Consumer Electronics Products,简称:3C)的便携式电子电器通讯器材,例如手机壳采用钱合金时,电磁波只通过天线接收和发送,减少了信号损失,提高了通讯质量,也易于控制及减少对人体的伤害。由于镁合金密度小、耐冲击及美观等特性,又使镁合金广泛用于体育器材、办公器具、家庭工具等便携式用品等,其结.材料在汽车、电子电器部件、体育、办公及日常生活用品等方面有很多应用,如笔记本电脑外壳、打印机板、硬盘中小件;其它还有手机壳、摄像机壳、相机架、镁合金牺牲阳极的应用实例。上述产品的加工方法均采用压铸法加工技术。但是,采用压铸法存在压铸件的强度和刚度低、密度小(不利于电子屏蔽效应)等缺点。为了加工出高强度、高刚度的镁铁合金壳形件,研制一种新的镁合金塑性热冲压加工技术,以满足工业需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主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强度、高刚度的镁合金板材热冲压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采用一种镁合金板材热冲压装置,该装置包括有上模板、凸模、凸模压板、凹模、下模板,其中:上模板与带有凸模压板的凸模安装在一起,凹模设在下模板上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加热的压边圈、加热板,所述压边圈套装于凸模压板底部外侧,与凸模固连,在压边圈的上面与外侧周边加装有保温层;所述加热板安装在凹模和下模板之间,在加热板与下模板之间及加热板的外侧周边加装有保温层。
其中,所述可加热压边圈、加热板均为圆环形结构,在圆环上径向分布有容置孔,与电源电连接的加热棒插装于容置孔内;所述容置孔的数量为至少6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产品性能好。采用本实用新型装置板材拉延成形金属流线分布合理,品粒细小,使加工零件的强度和刚度得到明显提高,与压铸件相比,其强度提高43%,刚度提高25%;采用本实用新型装置加工镁合金板材,其热变形提高了材料的塑性,使材料极限拉延比达到2.5,延伸率提高50%。
2)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保温效果好。本实用新型模具预热及保温用专用装置结构简单,采用凹模与压边圈双面同时预热,坯料保温效果好;亦可采用对坯料单面加热(上表面或下表面)操作,方便易行,另外由于在压边圈和加热板不与镁合金板材接触的面上装有保温层,一是可以使加热的效果更好,而且可以节能。二是改善了操作环境,且避免造成操作人员的烫伤。
3)采用本实用新型装置,可以成功地加工出合格的圆筒形件,产品满足要求;本实用新型不仅适用于镁合金板材,也适合于其它塑性较差的材料冲压成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镁合金板材冲压装置结构剖示图;
图2为图1中压边圈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2的B-B剖视图;
图3为图1中加热板结构示意图;
图3-1为图3的c-c剖丰见图;
图3-2为图3的q-q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采用板材冲压技术对镁合金(MB2)板料成型镁合金壳形件,具体操作如下:
1)安装模具,并进行对中等调试;
2)检查加热系统,将模具预热至2000.C,保温时间为每毫米厚度坯料保温1分钟;
3)将镁合金板料加热至2400.C,保温时间为每毫米厚度坯料保温1.5分钟;
4)采用润滑剂后将镁合金板料放入模具中;在模具和镁合金样品上分别涂抹润滑剂,润滑剂可以为动物油如猪油,或MnS2;
5)启动冲压冲压装置,冲头开始下移,冲压成形开始,控制拉延比为1.5,拉延速度为80mm/min;直至坯料全部进入凹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南工锻造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南工锻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58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