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客车后桥部位车架与车身中使用的外伸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15097.2 | 申请日: | 2011-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65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26 |
发明(设计)人: | 卢胜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漳州市昌龙汽车附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0 | 分类号: | B62D2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林君如 |
地址: | 363107***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客车 后桥 部位 车架 车身 使用 外伸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客车车架,尤其是涉及一种客车后桥部位车架与车身中使用的外伸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客车作为城市客运的主要载体,也要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现代化城市的重要配套设置正在朝大型化、低地板化、环保化、高档化、造型现代化、商务电子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各客车制造业得产品市场竞争焦点也集中到了能否真正实现上述目标,即能够提供适应市场发展需求、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质量可靠的新型汽车产品。大型化是目前市场竞争的焦点,由于我国城市人口密集、客流量大,特别是在客流高峰期,拥挤现象非常严重。而车辆的车架是客车上各项部件的安装基体,绝大部分总成和零件都是通过车架来固定的,同时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车架还将承受由这些总成所传递的各种载荷,包括汽车自身零部件的重量和行驶时所受的冲击、扭曲、惯性力等。而前,十米以上客车后桥部位车架与车身外伸梁结构形式通常情况下,采用弯管结构形式;无形中造成该外伸梁制造工艺复杂,增加了相应的消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简化了零部件的加工和结构设计、降低消耗、有利于保证装配精度的客车后桥部位车架与车身中使用的外伸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客车后桥部位车架与车身中使用的外伸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伸梁装置包括后悬左前轮外伸梁、后悬左后轮外伸梁、后悬右前轮外伸梁及后悬右后轮外伸梁,所述的后悬左前轮外伸梁和后悬左后轮外伸梁设置在后悬左纵梁上,所述的后悬右前轮外伸梁和后悬右后轮外伸梁设置在后悬右纵梁上。
所述的后悬左前轮外伸梁为圆柱状结构,焊接在后悬左纵梁的加强板上。
所述的后悬左后轮外伸梁为圆柱状结构,经螺栓连接在后悬左纵梁上。
所述的后悬右前轮外伸梁为圆柱状结构,焊接在后悬右纵梁的加强板上。
所述的后悬右后轮外伸梁为圆柱状结构,经螺栓连接在后悬右纵梁上。
所述的后悬左纵梁与后悬右纵梁经后悬处横梁连接。
所述的加强板为直角梯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一、简化了零部件的加工和结构设计:零件由弯曲形状改为直结构,减少了加工复杂程度;在装配空间许可的情况下,可采用此方案。
二、降低消耗:零件由弯曲形状改为直结构,减少了材料的消耗。
三、有利于保证装配精度:在装配过程中后悬前轮左右牛腿可直接在焊接工装中保证尺寸,后悬后轮左右牛腿改直后便于装配和测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外伸梁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外伸梁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现有的后悬左前轮外伸梁、1为后悬左前轮外伸梁、2为后悬左纵梁、3′为现有的后悬左后轮外伸梁、3为后悬左后轮外伸梁、4为后悬左后铸件、5为后悬右后铸件、6′为现有的后悬右后轮外伸梁、6为后悬右后轮外伸梁、7为后悬右纵梁、8′为现有的后悬右前轮外伸梁、8为后悬右前轮外伸梁、9为右后簧前铸件、10为后悬处横梁、11为左后簧前铸件、12′为现有的加强板、12为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对比例
现有的客车后桥部位车架与车身中使用的外伸梁装置,其结构如图1~2所示,该外伸梁装置包括现有的后悬左前轮外伸梁1′、现有的后悬左后轮外伸梁3′、现有的后悬右前轮外伸梁8′及现有的后悬右后轮外伸梁6′,后悬左前轮外伸梁1′和后悬左后轮外伸梁3′设置在后悬左纵梁2上,后悬右前轮外伸梁8′和后悬右后轮外伸梁6′设置在后悬右纵梁7上,上述外伸梁均为弯管结构,在后悬左前轮外伸梁1′和后悬右前轮外伸梁8′的连接端的前部分别设置有左后簧前铸件11及右后簧前铸件9,在后悬左后轮外伸梁3′和后悬右后轮外伸梁6′的连接端的后部分别设置有后悬左后铸件4及后悬右后铸件5,后悬左纵梁2及后悬右纵梁7经后悬处横梁10连接,现有的加强板12′为矩形结构,焊接连接在后悬左纵梁2和后悬右纵梁7的前端。
实施例
一种客车后桥部位车架与车身中使用的外伸梁装置,其结构如图3~4所示,该外伸梁装置包括后悬左前轮外伸梁1、后悬左后轮外伸梁3、后悬右前轮外伸梁8及后悬右后轮外伸梁6,后悬左前轮外伸梁1和后悬左后轮外伸梁3设置在后悬左纵梁2上,其中后悬左前轮外伸梁1焊接连接在前端直角结构的加强板12上,后悬左后轮外伸梁3经螺栓连接在后悬左纵梁2。后悬右前轮外伸梁8和后悬右后轮外伸梁6设置在后悬右纵梁7上,其中后悬右前轮外伸梁8焊接连接在前端直角结构的加强板12上,后悬右后轮外伸梁6经螺栓连接在后悬左纵梁2。上述外伸梁均为圆柱管状结构,在后悬左前轮外伸梁1和后悬右前轮外伸梁8的连接端的前部分别设置有左后簧前铸件11及右后簧前铸件9,在后悬左后轮外伸梁3和后悬右后轮外伸梁6的连接端的后部分别设置有后悬左后铸件4及后悬右后铸件5,后悬左纵梁2及后悬右纵梁7经后悬处横梁10连接,直角梯形结构的加强板12焊接连接在后悬左纵梁2和后悬右纵梁7的前端,增大了上方空间,从而提高了容纳后悬左前轮外伸梁1及后悬右前轮外伸梁8的空间,采用螺栓连接的后悬左后轮外伸梁3及后悬右后轮外伸梁6简化了后悬轮的加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漳州市昌龙汽车附件有限公司,未经漳州市昌龙汽车附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50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