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块式塑料配电接线箱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14986.7 | 申请日: | 201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91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26 |
发明(设计)人: | 洪新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洪新华 |
主分类号: | H02G3/08 | 分类号: | H02G3/08;H02B1/46;H02B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11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块 塑料 配电 接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压配电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式塑料配电接线箱。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塑料配电接线箱都是采用模具制作工艺的,而且仅限于适用注射级塑料颗粒为原料,这种模具制作的塑料配电接线箱相对尺寸受限制(无法做到自由尺寸),材质受限制(比如塑料成型模具不能与SMC材料成型模具共用),模具制作周期长,模具制作成本昂贵,更无法满足外观、尺寸及内部结构的灵活变化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块式塑料配电接线箱,它能实现塑料配电接线箱灵活的尺寸自由化、款型多样化、材质多种化、功能多样化,且生产工艺简单。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横梁角型材1、箱框架角型材2、门框架角型材3、平板塑料模块4和门板模块7,横梁角型材1前后两端分别与箱框架角型材2相连,门框架角型材3与前端的箱框架角型材2相配合,且门框架角型材3内部设置有门板模块7,平板塑料模块4设置在横梁角型材1和箱框架角型材2组成的矩形框架内。
所述的横梁角型材1包含横梁角型材本体1-1、横梁两点式反向卡扣1-2、横梁安装孔1-3和燕尾槽1-4,横梁角型材本体1-1顶部两侧设置有相对成90°的横梁两点式反向卡扣1-2,横梁两点式反向卡扣1-2与平板塑料模块4相连,横梁角型材本体1-1中部设置有横梁安装孔1-3,横梁安装孔1-3通过孔内矩形膨胀块将连接组件固定在横梁角型材本体1-1端部,且连接组件与箱框架角型材2相连,燕尾槽1-4设置在横梁角型材本体1-1尾部。
所述的箱框架角型材2包含箱框架角型材本体2-1、箱框架两点式反向卡扣2-2、箱框架一点式反向卡扣2-3、箱框架定位孔2-4和凹槽2-5,箱框架角型材本体2-1上分别设置有箱框架两点式反向卡扣2-2和箱框架一点式反向2-3,箱框架两点式卡扣2-2和箱框架一点式反向2-3之间设置有箱框架定位孔2-4,箱框架角型材本体2-1之间通过箱框架定位孔2-4垂直相连,凹槽2-5设置在箱框架角型材本体2-1内侧,且凹槽2-5内设置有胶条。
所述的门框架角型材3包含门框架角型材本体3-1、门框架三点式反向卡扣3-2、门框架定位槽3-3和半圆凸起3-4,门框架角型材本体3-1上设置有门框架三点式反向卡扣3-2,门框架三点式反向卡扣3-2与门板模块7的卡环槽周向卡接,门框架定位槽3-3设置在门框架三点式反向卡扣3-2下方,门框架定位槽3-3左侧设置有半圆凸起3-4,半圆凸起3-4与箱框架角型材2中的凹槽2-5相吻合。
所述的平板塑料模块4包含平板塑料模块本体4-1和平板反向卡扣4-2,平板塑料模块本体4-1各边两侧均设置有平板反向卡扣4-2,平板反向卡扣4-2分别与横梁角型材1、箱框架角型材2的卡扣相连。
所述的箱框架角型材2可替换为带法兰边的框架角型材6。
本实用新型能实现塑料配电接线箱灵活的尺寸自由化、款型多样化、材质多种化、功能多样化,且生产工艺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横梁角型材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箱框架角型材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门框架角型材3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平板塑料模块4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带法兰边的框架角型材6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具体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具体实施方式二中框架中间柱型材5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具体实施方式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参照图1-6,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横梁角型材1、箱框架角型材2、门框架角型材3、平板塑料模块4和门板模块7,横梁角型材1前后两端分别与箱框架角型材2相连,门框架角型材3与前端的箱框架角型材2相配合,且门框架角型材3内部设置有门板模块7,平板塑料模块4设置在横梁角型材1和箱框架角型材2组成的矩形框架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洪新华,未经洪新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49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