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通过诱饵捕捉蚊子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14648.3 | 申请日: | 201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954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汤广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汤广武 |
主分类号: | A01M1/10 | 分类号: | A01M1/10;A01M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杨建君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诱饵 捕捉 蚊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尤其是一种通过诱饵引诱方式进行捕捉蚊子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捕杀蚊子的机械式的装置很多,尤其借助传送带实现动态捕蚊的装置也很多,但这些装置有的结构相对较为复杂,成本较高,有的则不能及时向传送带上提供诱饵,造成捕捉蚊子的效果不理想。如公开号为CN201550522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传送带式捕蝇器,设有电机、透明盖板,其特征在于设有储藏盒、传送带、左支架、右支架、主动辊和从动辊,左支架和右支架的两端分别与主动辊和从动辊相铰接,主动辊和从动辊经传送带相连接,主动辊与电机的驱动轴固定连接,电机固定在支架一侧,左支架和右支架一端分别与储藏盒上沿相铰接,储藏盒上沿设有透明盖板,透明盖板位于传送带上方,本实用新型中的透明盖板与传送带之间间隔6-9毫米的间隙,其最佳间隙为8毫米。又如CN2203817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捕蝇机,它包含有一条封闭型的其外表面上涂有苍蝇诱饵的诱捕带、用于支撑诱捕带并使其作回转运动的传动轮、在诱捕带由传动轮的上部转入传动轮下部的这一段端部的上方空间安装的收集罩,并且在罩壁底部带有一个能使叮在诱捕带上的苍蝇随诱捕带进入收集罩内的缺口。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能及时向传动带供给饵料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无污染、不破坏环境且捕蚊效率较高适用范围广的捕蚊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
一种通过诱饵捕捉蚊子的装置,包括收集箱、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一端位于收集箱内一端位于收集箱外,所述的传送装置包括主动辊、从动辊和绕在主动辊和从动辊上的传送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与传送装置配合的诱饵供给装置,所述诱饵供给装置包括一个饵食盛放盒,饵食盛放盒里活动安装一个滚轮,滚轮的上部露出饵食盛放盒与传送带接触,滚轮的下部浸在饵食内。
所述诱饵供给装置位于收集箱外部的传送带下方。
所述诱饵供给装置放置于收集箱外部的传送带的下方,饵食盛放盒的边框和传送带之间设有网状的将饵食盛放盒边框与传送带之间封闭的密闭装置。
所述的饵食盛放盒位于收集箱的内部。
传送装置穿过收集箱处为一矩形开口,所述传送带与矩形开口上边框的距离为5mm-10mm,下边框的距离为1mm-3mm。
所述传送带与矩形开口上边框的距离优选为5mm,与矩形开口下边框的距离优选为1mm。
所述传送带的内部、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设有一个使传送带保持常温的加热装置。
所述收集箱的底面呈倾斜状,在底面倾斜的最低处设置有可合门。
本发明采用了一个能够自动在传送带上涂抹诱饵的诱饵供给装置,不仅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无污染、不破坏环境,且能够根据不同地区蚊子的特点配置诱饵,捕蚊效率较高、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组件的名称说明如下:
1、收集箱 2、传送带 3、矩形开口 4、诱饵供给装置 41、饵食盛放盒 42、滚轮 43、转轴 5、密闭装置 6、前支架 7、后支架 8、主动辊 9、从动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和2所示,本发明的通过诱饵捕捉蚊子的装置包括收集箱1、传送装置,传送装置一端位于收集箱1内一端位于收集箱1外,传送装置包括主动辊8、从动辊9、前支架6、后支架7和绕在主动辊8和从动辊9上的传送带2,前支架6和后支架7的两端分别与主动辊8和从动辊9相铰接,主动辊8与电机的驱动轴固定连接,电机固定在前支架一侧,收集箱1的一侧开设有一开口3,传送带2的一端穿过开口3通过后支架7固定在收集箱1内部,另一端通过前支架6固定在收集箱1外部,本发明的通过诱饵捕捉蚊子的装置还包括一个与传送装置配合的诱饵供给装置4,所述诱饵供给装置4包括一个饵食盛放盒41,饵食盛放盒41里活动安装一个滚轮42,滚轮42通过一转轴43固定在饵食盛放盒41上,滚轮42的上部露出饵食盛放盒41与传送带2接触,滚轮42的下部浸在饵食内,滚轮42和所述传送带2的表面相接触。
本实施例中,诱饵供给装置4放置于收集箱外部的传送带2的下方,饵食盛放盒41的上端的开口处恰与传动带2相接触。
为了保证蚊子在进入收集箱1后不会飞出,传送带与开口的距离上方为5mm-10mm,优选5mm,下方为1mm-3mm,优选1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汤广武,未经汤广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46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吸引松阿扁叶蜂的绿色粘虫板
- 下一篇:轮式电子鱼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