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保温双层电热水壶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114544.2 | 申请日: | 2011-04-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41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马庆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顺德区建丰行贸易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7J27/21 | 分类号: | A47J27/21;A47J36/14;A47J36/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高之波 |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温 双层 电热 水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热水壶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保温双层电热水壶,是一种保温节能的双层电热水壶。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上的电热水壶的顶部都是敞开的,所以烧开的水很快就会冷却下来,尤其在冬天的时候。而如果做成上面盖子密封的话,烧水产生的水蒸汽会聚集在壶胆内,而蒸汽会顺着蒸汽管来到发热盘底部。发热管底部位置有不少带电元件,长期在潮湿的环境中工作的话很容易生锈损坏或产生漏电等危险的现象。而蒸汽管的孔比较小,不能完全排除炉胆内形成压力,如果这个时候开盖的话会造成危险。密封的盖子还导致了用户在每次倒水时都必须打开盖子才能把水倒出来,不仅操作不方便,而且开盖很容易使得壶胆内的热量流走。
而市场上也有一些保温水煲,在底部设置一个保温控制开关。当温度下降到一定温度时自动接通发热管工作,使得水温上升的办法。这样的方式是在损耗电源的情况下进行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双层电热水壶,一种新型的保温双层电热水壶结构,使得产品在不损耗电能的情况下可以保温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且在保温期间倒水还能有效减少热能损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保温双层电热水壶,该电热水壶包括底座、温度跳制开关、发热装置、手柄、内部填充绝热材料或抽成真空的双层隔热杯体、塑胶环和水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环上设有出水口,水壶盖嵌于塑胶环内,水壶盖包括水壶上盖、水壶下盖、放水装置和泄压装置,水壶下盖与塑胶环交接处设有密封环。
更优的,所述放水装置包括设于水壶下盖的出水腔及设于出水腔入水口的自重挡片。
更优的,所述泄压装置设于水壶下盖的泄压口、设于水壶上盖对应泄压口位置的泄压槽、设于泄压槽开口处的排气窗、球形活塞或带有金属感温片的柱塞,泄压槽的底部设有与泄压口对应的泄压孔,球形活塞或带有金属感温片的柱塞对应泄压孔。
更优的,所述水壶上盖和水壶下盖在泄压口处连接并用密封环密封。
更优的,所述自重挡片的密度大于或小于水的密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新型的保温双层电热水壶结构,使得产品在不损耗电能的情况下可以保温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且在保温期间倒水还能有效减少热能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水壶盖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水壶盖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保温双层电热水壶,该电热水壶包括底座1、温度跳制开关2、发热装置3、手柄4、内部填充绝热材料或抽成真空的双层隔热杯体5、塑胶环6和水壶盖7,所述塑胶环6上设有出水口,水壶盖7嵌于塑胶环6内,水壶盖7包括水壶上盖71、水壶下盖72、放水装置和泄压装置,水壶下盖72与塑胶环6交接处设有密封环。放水装置包括设于水壶下盖72的出水腔731及设于出水腔731的入水口处的自重挡片732。泄压装置设于水壶下盖72的泄压口、设于水壶上盖71对应泄压口位置的泄压槽、设于泄压槽开口处的排气窗8、球形活塞743或带有金属感温片742的柱塞741,泄压槽的底部设有与泄压口对应的泄压孔,球形活塞743或带有金属感温片742的柱塞741对应泄压孔。水壶上盖71和水壶下盖72在泄压口处连接并用密封环密封。自重挡片732的密度大于或小于水的密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顺德区建丰行贸易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顺德区建丰行贸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45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