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榨油、榨汁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14417.2 | 申请日: | 2011-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49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彤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彤阳 |
主分类号: | B30B9/02 | 分类号: | B30B9/02;A47J19/00;A47J4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榨油 榨汁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榨机,尤其是一种新型榨油、榨汁机。
背景技术
现有螺旋榨油机种类很多,但是它们一般结构比较复杂,容易出现堵料和堵车现象,而且机器运转不平稳、噪音大,安装维修不方便,出油品质不高,且能耗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榨汁机作为新兴小家电已经进入普通居民家庭。目前,常见的榨汁机种类繁多,结构各异,其中大多数榨汁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高速转动的刀网进行切、榨,工作时,刀网以每分钟几千转的高速转动,把水果菜蔬粉碎,同时,刀网所产生的强大离心力使果汁喷流入果汁杯,而果渣则被甩入收渣盒内。这种榨汁机存在以下缺点:1、驱动装置高速旋转,带动转动机构运作,工作时,所产生的噪音较大;2、由于结构设计问题,榨完的果渣较湿,出汁率较低,造成了浪费;3、对于含汁量较少的叶菜类蔬菜或者特别松软的水果,现有榨汁机几乎从中无法榨出汁液;4、现有的榨汁机功能单一,只能用来榨汁,不能兼有榨油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计新颖,结构合理,性能稳定,使用与维修方便,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出油、出汁品质的新型榨油、榨汁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榨油、榨汁机,包括支座、进料装置、出渣装置及压榨体,所述压榨体包括辊压装置与螺杆绞压装置,所述辊压装置包括辊轧轮上盖、辊轧轮及壳体,所述螺杆绞压装置包括绞压腔体、绞压腔体下盖及螺杆,所述壳体与所述辊轧轮上盖构成辊轧轮空腔,所述辊轧轮设置于所述辊轧轮空腔内,所述绞压腔体与所述绞压腔体下盖构成绞压空腔,所述螺杆设置于所述绞压空腔内。
所述辊轧轮为双辊轧轮。
所述双辊轧轮的中心轴延伸出所述壳体外侧,并与双辊轧轮齿轮固定,双辊轧轮齿轮向中心转动,并联动双辊轧轮向中心转动。
所述双辊轧轮中间正下方为所述绞压腔体的入料开口,双辊轧轮向中心方向转动,辊压的同时也起到给绞压腔内强制送料的作用,从而消除了较细长的物质被反吐的问题。
所述螺杆头部穿过绞压腔体外侧,与螺杆齿轮及一皮带轮连接,通过皮带轮传动提供的动力带动螺杆转动,再通过螺杆齿轮与双辊轧轮齿轮,完成动力传动和实现单动力源的同步运转。
所述进料装置设置于所述辊轧轮上盖上。
所述皮带轮固定于所述支座上。
所述绞压腔体下盖与绞压腔体的尾部采用活动连接,可使用人工或机械灵活开启所述绞压腔体下盖,以释放残渣物,在所述绞压腔体下盖与所述绞压腔体之间保留一定的间隙让液体流出,从而完成压榨的过程。
所述绞压腔体下盖的尾部设有一固定块,起到固定的作用。
所述绞压腔体下盖下方设有出渣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榨油、榨汁机是一种高效压榨含油或水的软性物质的装置,使用辊轧轮预辊压和通过螺杆低速转动,在绞压腔内产生绞压的效果,从而改变传统装置的高能耗、高噪音、低效率的硬挤压的缺点,实现了低速、低能耗、低噪音、高效率脱水或脱油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进料装置 2、辊轧轮上盖 3、辊轧轮
4、轴承 5、绞压腔体 6、绞压腔体下盖
7、出渣装置 8、螺杆 9、壳体
10、螺杆齿轮 11、马达 12、支座
13、皮带轮 14、固定块 15、辊轧轮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榨油、榨汁机,包括支座12、进料装置1、出渣装置7及压榨体,压榨体包括辊压装置与螺杆绞压装置,辊压装置包括辊轧轮上盖2、辊轧轮3及壳体9,螺杆绞压装置包括绞压腔体5、绞压腔体下盖6及螺杆8,壳体9与辊轧轮上盖2构成辊轧轮空腔,辊轧轮3设置于辊轧轮空腔内,绞压腔体5与绞压腔体下盖6构成绞压空腔,螺杆8设置于绞压空腔内。
辊轧轮3为双辊轧轮,双辊轧轮的中心轴延伸出壳体9外侧,并与双辊轧轮齿轮固定,双齿轮向中心转动,并联动双辊轧轮向中心转动。双辊轧轮中间正下方为绞压腔体5的入料开口,双辊轧轮向中心方向转动,辊压的同时也起到给绞压腔体内强制送料的作用,从而消除了较细长的物质被反吐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彤阳,未经李彤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44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