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TDK智能联网限电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14382.2 | 申请日: | 201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92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发明(设计)人: | 王佐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清共拓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3/00 | 分类号: | H02H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浙江省温州市乐***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tdk 智能 联网 限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能监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TDK智能联网限电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智能限电器,由于运放电路复杂,存在着体积大,无法制成智能插座等,且可靠性差、成本高等特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TDK智能联网限电器。
为了达到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具体技术方案:一种TDK智能联网限电器,包括第一电源端CN1、第二电源端CN2、第三电源端CN3、所述第一电源端CN1连接插座P1,插座P1分出两端接口,一端通过电阻R8连接在处理器U1的第4脚上,另一端通过通过电阻R9连接在处理器U1的第5脚上;所述第二电源端CN2通过电阻R13连接在处理器U1的第7脚上,所述处理器U1的第8脚和第9脚通过电容C5和C2并联接地,处理器U1的第15脚和第16脚通过电容C10和C11并联晶振Y1接地,所述第三电源端CN3通过发光二极管L1和L2连接在处理器U1的第20脚上,发光二极管L1和L2与处理器U1之间通过R4连接。
所述处理器U1的第6脚通过电阻R6与电容C6并联接地。
所述第二电源端CN2连接电阻R10与电容C9并联接地。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优点和效果:采用可控简化电路结构,提高可靠性、降低成本,广泛应用在学校宿舍、出租房、医院、宾馆等识别负载类型,切断给违章电器供电,保障正常供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TDK智能联网限电器,包括第一电源端CN1、第二电源端CN2、第三电源端CN3、所述第一电源端CN1连接插座P1,插座P1分出两端接口,一端通过电阻R8连接在处理器U1的第4脚上,另一端通过通过电阻R9连接在处理器U1的第5脚上;所述第二电源端CN2通过电阻R13连接在处理器U1的第7脚上,所述处理器U1的第8脚和第9脚通过电容C5和C2并联接地,处理器U1的第15脚和第16脚通过电容C10和C11并联晶振Y1接地,所述第三电源端CN3通过发光二极管L1和L2连接在处理器U1的第20脚上,发光二极管L1和L2与处理器U1之间通过R4连接,所述处理器U1的第6脚通过电阻R6与电容C6并联接地,所述第二电源端CN2连接电阻R10与电容C9并联接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清共拓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乐清共拓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43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风光互补控制器
- 下一篇:一种检测装置及机顶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