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频升压变压器和递进型高频升压整流变压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14376.7 | 申请日: | 2011-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23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鹏;于艳;张继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继科 |
主分类号: | H01F27/30 | 分类号: | H01F27/30;H01F27/28;H02M7/12 |
代理公司: | 丹东汇申专利事务所 21227 | 代理人: | 徐枫燕 |
地址: | 118000 辽宁省丹东市元***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频 升压 变压器 递进 整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申请涉及的是高频升压变压器和高频升压整流变压器。
背景技术
初级输入采用高频信号以得到次级高电压输出,实现缩小变压器体积获得高电压输出技术目的,是科技技术人员推出高频高压变压器产品的技术初衷。高频高压变压器广泛应用于各个技术领域。现有高频变压器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是如何削弱变压器自身分布参数带来的不良影响,而且技术人员所追求的是最好完全避免自身分布参数不良影响。但变压器漏感和分布电容的存在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工作在高频条件下,次级绕组侧由此产生无效电流,造成变压器工作效率低,且自身发热严重。减小漏感和分布电容、降低分布参数对变压器性能的影响,已有技术中虽设计采用多种技术手段,但削弱分布参数的影响技术解决手段非常有限,而且所取得的技术效果也不足以弥补由此而引起的其它技术问题。另外,现有的高频变压器自身获得万伏电压、几十万伏的变压高压输出非常困难,只得借助倍压整流电路辅助获得高电压输出,因此使体积变得庞大,工作不稳定和发热等现象趋势加剧。现有高频高压变压器,次级绕组有分层、分段或分线包绕制形式,以次级绕组结构为例,次级绕组分为多个线包,各线包之间串联连接,每个线包从最内层开始逐层向外多层绕制,内外相邻两层的电气连接方式主要有“]”型、“∠”型、“Z”型三种绕组结构。多层间往复回线绕制结构,绕组同名端与异名端层间重叠,使得层间空间感应电场抵消叠加,初、次级绕组耦合效率降低;另外,还存在正向输入激励耦合维持不足、反向输入回程时段瞬间泄放出现大量耦合损失的技术问题,也导致变压器工作效率进一步下降。由于以上多种因素,导致高压侧电压值与理论值相差甚远,高频变压器性能极差,次级绕组、铁芯以及屏蔽层过流过热,高压输出能力低下,抑制了高压输出能力。因此设计推出尤其是高压、特高压高频变压器就成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共同面对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小体积构成实现高变压效率、大变压比的高频升压变压器和递进型高频升压整流变压器,它能够可靠的输出高压以及特高压值。
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提供的高频升压变压器技术方案,其技术方案是:一种高频升压变压器,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同名端同端、内、外经绝缘屏蔽层径向重叠设置在铁芯上,次级绕组包括有若干与初级绕组绕向和螺线方向相同、沿铁芯轴线同轴向顺序绝缘排列的绕组段。
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还提供有递进型高频升压整流变压器,它的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同名端同端、内、外经绝缘屏蔽层径向重叠设置在铁芯上,次级绕组包括有若干与初级绕组绕向和螺线方向相同、沿铁芯轴线同轴向顺序绝缘排列的绕组段,按激励方向、每一绕组段均串联一快速恢复二极管后与一电容并联构成一绕组回路单元,若干绕组回路单元依次串联构成次级绕组。
在上述的整体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若干绕组回路单元依次串联构成一绕组模块,每一绕组模块串联高压快速恢复二极管再并联电容后依次串联构成次级绕组。
在上述整体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绕组段均为环形绕组模片,它是由固定复合的三层绝缘膜环片和盘绕设置在三层绝缘膜环片之间绝缘间隔的两层线圈构成,所述的两层线圈于中层绝缘膜环片两侧、由绝缘膜环片内缘起始由内向外互为反向绕向绕制的两线圈,两层线圈内圈端电连接构成一完整连续绕组。所述的两层线圈可以由一绕组线绕制而成,即该绕组线中部跨中层绝缘膜环片内边缘在中层绝缘膜环片两侧面起始由内至外以互为反向绕向绕制而成的两层线圈。
在上述的整体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绕组段为两外侧固定复合有绝缘外层的环形柔性线路板构成的环形绕组模片,环形柔性线路板的两侧面上、由内至外以互为反向绕向印制有两覆铜线圈,两线圈的内圈端电连接构成一完整连续绕组。
在上述的整体技术方案中,初级绕组和次组绕组之间的屏蔽层为梳形屏蔽片,该梳形屏蔽片的梳片与铁芯轴向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继科,未经张继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43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速动车组电开水炉室及洗脸间模块化间壁结构
- 下一篇:一种消费循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