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门钥匙忘拔提醒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113950.7 | 申请日: | 2011-04-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07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 发明(设计)人: | 吕岗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5B45/10 | 分类号: | E05B45/10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 |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钥匙 提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醒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门钥匙忘拔提醒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常的生活中,各式各样的门被广泛的应用在各个场合,有效的为人们起到了防盗安全的作用,但也相应的产生了不足。人们在开门的时候,由于各种原因,诸如两手提着东西,或是在接电话,人们用钥匙开门后,往往会将钥匙插在门锁上忘记拔下来,致使人进门了但钥匙还挂在门外面,这样就给不法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给财产及人身安全带来了隐患。
针对上述问题,人们设计出了门钥匙忘拔提醒器,中国专利200820065547.X中公开的一种拔钥匙提醒器,包括一个微动开关,微动开关的固定装置和一个电子延时器,微动开关固定安装在门锁的房内一侧,对应钥匙孔处,微动开关的两脚连接到电子延时器的输入端,安装在门锁内部或安装在门铃内部的电子延时器的输出通过导线与门铃的输入触发端相连,当钥匙插入锁孔内,微动开关接通,电子延时器得到触发信号,开始按照预先的设定延时,延时时间到则向输出端发出脉冲信号提醒人们检查钥匙是否拔出。目前已有的钥匙忘拔提醒器设计重点都是在门锁上,通过机械结构锁死钥匙或者采用电子线路进行报警,这对需要新装门锁的用户是可行的,但对已装门锁的老用户,如果需要安装钥匙忘拔提醒器,就必须更换门锁,不仅造成浪费,也增加了额外的成本,而且普通人很难将锁具换装好,这就需要请专业锁匠,操作也较为麻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门钥匙忘拔提醒装置,使用该装置,可有效防止门钥匙忘拔,并且无须对现有门锁结构进行改变,成本较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门钥匙忘拔提醒装置,包括一提醒装置主机模块,所述主机模块中设有单片机,与所述单片机连接有读卡模块,所述单片机连接有提醒模块,与所述单片机还连接有电源,与所述读卡模块配合设有一IC卡。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提醒模块为一蜂鸣器,所述蜂鸣器信号输入端与单片机信号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主机模块设置于门锁上,所述IC卡挂设于钥匙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源为钮扣电源。
上述技术方案中,提醒装置包括一主机模块,主机模块内设有单片机,与单片机连接有读卡模块,提醒模块及电源,与读卡模块配合外设有一个IC卡,所述IC卡可采用近距离非接触式射频IC卡,IC卡挂设在钥匙上,提醒装置固定在门锁上,电源采用钮扣电源,一般可使用半年才需更换,当人们用钥匙插入门锁后,读卡模块可以读取到挂在钥匙上的IC卡信息,单片机接收信息并开始计时工作,当计时超过预先设定的时间后,如果读卡模块还能读取到IC卡信息,说明钥匙还插在门锁内没有拔出,则单片机输出信号至提醒模块,提醒模块发出提示音,提醒人们拔下钥匙。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1、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门锁上设置主机模块,其内设有单片机、读卡模块、提醒模块及电源,与读卡模块配合在钥匙上设有IC卡,读卡模块读取IC卡信息,单片机计时判断钥匙是否已经拔出,若超过计时时间未拔出钥匙则进行提醒,从而可以有效的防止门钥匙忘拔;
2、本实用新型提醒装置主机模块可以直接粘接于门锁上,IC卡挂设在钥匙上,整个装置无须对现有门锁进行改造,易于实现,且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所示, 一种门钥匙忘拔提醒装置,包括一提醒装置主机模块,所述主机模块中设有单片机,与所述单片机连接有读卡模块,所述单片机连接有提醒模块,与所述单片机还连接有电源,与所述读卡模块配合设有一IC卡,所述提醒模块为一蜂鸣器,所述蜂鸣器信号输入端与单片机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机模块设置于门锁上,所述IC卡挂设于钥匙上。
使用时,将提醒装置主机模块直接安装于门锁上,当钥匙插进门锁后,主机模块中的读卡模块读取到挂在钥匙上的IC卡信息,单片机开始计时工作,当计时超过预先设定时间后,如果读卡器还能读取到IC卡信息,则说明钥匙还插在门锁内,此时单片机发出信息,促使蜂鸣器发出提醒音,提醒人们将钥匙拔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39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