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精度可调光自均流技术的LED驱动电源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13868.4 | 申请日: | 2011-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951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江金光;李青云;龚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张火春;肖明洲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精度 调光 技术 led 驱动 电源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驱动电源电路,尤其是涉及一种高精度可调光自均流技术的LED驱动电源电路的实现。
背景技术
LED(Light Emitting Diode 发光二极管),是非常具有竞争力一种新型光源,与传统的白炽灯,钨丝灯及荧光灯相比,LED具有功耗低、亮度高、体积小,寿命长的特点。
随着LED制造技术的发展,LED的市场需求量呈指数上升,其应用领域也日趋广泛,在家用照明系统、汽车照明系统、马路照明系统、液晶显示屏等领域,都有LED的应用。由于LED的二极管特性,其发光亮度与流过的电流密切相关,在实际的应用中,也正是通过控制流过LED的电流来调节发光亮度的。但在一些需要对LED光源亮度进行精细调节的场合,例如高清晰的液晶显示屏等等,传统的LED驱动电路就不能满足要求了,需要一种新型的高精度可调光自均流技术LED驱动电源电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在一些需要对LED光源亮度进行精细调节的场合传统的LED驱动电路就不能满足要求等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保证各支路LED光源的使用寿命和亮度的均匀性,同时可以改变每支路的电流大小,相应可以点亮不同种类的LED灯或调节LED灯的亮度的一种高精度可调光自均流技术的LED驱动电源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高精度可调光自均流技术的LED驱动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隔离的单端输出电压源、分别与所述单端输出电压源的输出正极相连的均流控制模块和由若干LED灯组成的LED负载单元、以及一端与所述均流控制模块相连而另一端与所述LED负载单元相连的均流驱动模块,所述单输出电压源的输负极与接地端相连。
在上述的一种高精度可调光自均流技术的LED驱动电源电路,所述的均流控制模块包括一个用基准电路产生的基准电压源Vref,所述的基准电压源Vref一端接限流电阻RC6,另一端接地,所述的基准电压源Vref基准输出端与依次相连的分压电阻RB1、限流电阻RC4以及限流电阻RC3相连;所述的限流电阻RC6的另一端接限流电阻RC8, 限流电阻RC8的另一端与上述单端输出电压源的正向输出端相连,所述分压电阻RB1的另一端接可调电阻RB2以及与可调电阻RB2并联的匹配电阻RC5, 所述匹配电阻RC5的另一端连接一个运放A的反向输入端,所述限流电阻RC3的另一端接运放A的输出端,所述限流电阻RC4的另一端接单端输出电压源的正向输出端,可调电阻RB2的另一端接分压电阻RB3,所述分压电阻RB3的另一端接地。
在上述的一种高精度可调光自均流技术的LED驱动电源电路,所述运放A的反向输入端连接一匹配电阻RC5后接到RB1、RB2对基准电压Vref的分压端;并同时通过一个反馈电容C1连接到所述运放A的输出端;所述运放A正向输入端串联一个匹配电阻RC2后与所述均流驱动模块的输入端相连,并同时通过一个反馈电阻RC1之后连接到所述运放A的输出端;所述运放A正向输入端串联一个匹配电阻RC2后还通过一个补偿电容C2以及补偿电阻R7与上述基准电压源Vref相连,所述运放A的输出端串连一个限流电阻RC3之后连接到上述限流电阻RC4以及可调电阻RB2上。
在上述的一种高精度可调光自均流技术的LED驱动电源电路,它还包括一个与上述限流电阻RC6并联的发光二极管, 所述发光二极管包含在一个光电耦合器IC1中。
在上述的一种高精度可调光自均流技术的LED驱动电源电路, 所述均流驱动模块包括若干个MOS管M2,MOS管M3…MOS管Mn以及与所述MOS管M2,MOS管M3…MOS管Mn相连接的若干恒流电阻R恒流1, 恒流电阻R恒流2…恒流电阻R恒流n,所述的第一条支路中的MOS管M1的漏极接LED灯的负极,源极接恒流电阻R恒流1以及匹配电阻RC2;所述的MOS管M2,MOS管M3…MOS管Mn漏极接到其所在支路的LED负载的输出端,其源极分别与恒流电阻R恒流2…恒流电R恒流n相连,其栅极均接到第一条支路中的MOS管M1的栅极,所述恒流电阻R恒流1, 恒流电阻R恒流2…恒流电阻R恒流n的另一端均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38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