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蓄电池化成处理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13294.0 | 申请日: | 2011-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45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开贵;叶根吉;洪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纳奇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4 | 分类号: | H02J7/04;H01M10/1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5209 | 代理人: | 方惠春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化成 处理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加工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电池化成处理电路。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铅酸蓄电池制造领域,密封的免维护蓄电池已经成规模开生产,但对于该种密封式的蓄电池的化成处理,依旧是采用了相同于普通的开口式蓄电池的化成处理装置,并没有注意到密封式蓄电池进行化成处理所需的特殊条件。开口式蓄电池的由于散热性能较好,采用三相相控整流电路产生300HZ工作载频的直流电源,既可以满足要求。而对密封式蓄电池进行化成处理,采用传统的300HZ工作载频的直流电源,因谐波成分较多,这些谐波成分生出很大的尖峰电流,使得蓄电池极板内温升高且析气量大,而高温和气体难以排散,就极大地影响了密封式蓄电池的质量和一致性。并且,现有的蓄电池化成设备,一种设备可适应的蓄电池的规格种类极少,对于蓄电池制造商,常须准备多台化成设备以适应不同规格蓄电池的化成处理,这无疑增加了生产投入成本。
发明内容
真对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能适应多种规格蓄电池且充电电流稳定可靠的蓄电池化成处理电路。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蓄电池化成处理电路,包括:三相供电源、三相相控整流电路、微控制器、移相控制电路、母回路充放电控制电路、复数个子回路充放电控制电路、充放电状态反馈电路和PWM充电调节输出电路,其中,所述三相供电源接所述三相相控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为化成处理提供电力,所述三相相控整流电路的直流电压输出端接所述母回路充放电控制电路和各个子回路充放电控制电路的充电电压输入端,所述移相控制电路的输入端接所述的微控制器的一DA通道接口,其输出端接于所述三相相控整流电路中可控硅的控制极,所述充放电状态反馈电路的信号采集端设置在所述的母回路充放电控制电路和各个子回路充放电控制电路上,其信号输出端接于所述的微控制器的一AD通道接口,所述的PWM充电调节输出电路输入端接于所述微控制器的另一DA通道接口,其输出端接所述母回路充放电控制电路和各个子回路充放电控制电路中充电三极管的基极,所述微控制器根据所述充放电状态反馈电路的输出信号,发出移相控制信号至所述移相控制电路,并同时发出脉宽控制信号至所述PWM充电调节输出电路的输入端。
进一步的,所述的母回路充放电控制电路和各个子回路充电控制电路均包括:一充电控制电路、一放电回路、充放电切换开关,该充电控制电路和放电回路是通过所述的充放电切换开关的切换以独占连接待处理的蓄电池。
进一步的,所述的三相相控整流电路是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三相供电源输出端和所述的三相相控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之间,还接有一三相隔离变压器。
进一步的,所述的移相控制电路是一PWM控制器。
进一步的,所述的PWM充电调节输出电路是一PWM控制器。
进一步的,所述的母回路充放电控制电路和各个子回路充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串联一平波电抗器。
进一步的,所述的充放电状态反馈电路的信号采集端采集的蓄电池状态信号包括:电流信号、电压信号和蓄电池的温度信号。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在充电电路的供电源部分,采用三相相控整流电路,在充放电控制电路部分,通过采用微控制器和PWM充电调节输出电路提高充电工作载频至10000HZ,极大地提高了充电电流的可靠性和精度。
2,通过母回路充放电控制电路和复数个子回路充放电控制电路的设置,大型的蓄电池可通过母回路充放电控制电路进行大电流化成处理,而多个中小型的蓄电池可通过各路的子回路充放电控制电路同时进行化成处理,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纳奇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泉州纳奇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32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