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渔用超高强聚乙烯纤维网片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13210.3 | 申请日: | 201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72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孝先;王国军;张亮;程培明;姜文静;姜灵燕;张元锐;张玉钢;汤天堂;王瑞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海好运通网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G1/00 | 分类号: | D04G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3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渔用超 高强 聚乙烯 纤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技术领域中的一种渔用超高强聚乙烯纤维网片。
背景技术
渔用网片是主要渔用材料之一,它是由网线编织成一定尺寸网目结构的片状编织物。适用于制作渔用网片的合成纤维材料有普通聚乙烯单丝、超高强聚乙烯纤维、聚酰胺纤维、聚丙烯纤维和聚酯纤维等。根据渔用网片网结的有无,网片可分为有结网片和无结网片两类。所谓有结网片是指由网线通过作结构成的网片。按照网结的种类,有结网片可分为活结网片、单死结网片、双死结网片和变形结网片。有结网片可以手工编织,也可以机器编织。有结网片的特点是便于加工制造及损坏后修补,是渔业中应用最广的网材料。单死结型聚乙烯机织网片价格便宜、网结结构紧凑且网孔尺寸稳定,是我国水产行业大量使用的渔用材料,年产量较高。单死结型聚乙烯机织网片不仅广泛应用于渔具,而且广泛应用于传统近岸小型养殖网箱。与其它机织网片相比,单死结型聚乙烯机织网片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这进一步推动了它在渔业上的应用,因此,单死结型聚乙烯机织网片是目前国内外尤其是国内渔业生产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渔用网片材料。
现有渔用单死结型聚乙烯机织网片生产中所采用的单丝以普通聚乙烯单丝为主,普通聚乙烯单丝强力较低,其织成的单死结型聚乙烯机织网片的强力不高,因此,一种超高强网片也就成了现有技术领域中人们迫切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织网用纤维强度并调整织网用捻线的制线工艺和网目形状以提高渔用网片的力学性能。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渔用超高强聚乙烯纤维网片,该网片采用网线织成菱形网目形状的单死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线采用298T/m的外捻度将三股超高强聚乙烯线股捻成“Z”向;所述的超高强聚乙烯线股采用488T/m的内捻度将1根线密度为1600D的渔用超高强聚乙烯纤维按“S”向捻制。
所述的网线的公称直径为1mm。
所述的菱形网目,其菱长尺寸为67mm。
本实用新型采用线密度为1600D的渔用超高强聚乙烯纤维,并通过调整织网用网线的捻线工艺提高网片的力学性能,经试验表明,在相同网目长度、网线直径的条件下,该网片其网目强力高达93.1daN,它比GB/T 18673-2002标准规定的同等规格聚乙烯网片的网目强力增加338.5%;本实用新型采用菱形网目,网片在受到不同方向的作用力可以通过斜向交叉的网线相互交递,并伴随网目形状的相应改变而使作用力得到缓冲,从而提高网片的力学性能。
本实用新型采用渔用超高强聚乙烯纤维新材料,在保持同等网片强力的前提下,可采用较小股数的网线编织网片来替代传统聚乙烯网片。随着织网用捻线股数的减少,渔用网片线的直径也相应减小,作用在网具上的阻力和能耗系数也随之减少,而网片承受阻力的减小,作业时网片承受的冲击强度也随之下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网线的放大图。
图中,1、网线,2、菱形网目,3、单死结,4、超高强聚乙烯线股,5、“Z”向,6、“S”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渔用超高强聚乙烯纤维网片,该网片采用网线1织成菱形网目2形状的单死结3结构,菱形网目2的尺寸,即菱长控制在65-70mm。
如图2所示,网线1采用三股超高强聚乙烯线股4捻成“Z”向5,超高强聚乙烯线股4采用1根渔用超高强聚乙烯纤维按“S”向6捻制,制成的网线公称直径为1mm。
捻制时,三股超高强聚乙烯线股4采用298T/m的外捻度捻成“Z”向;超高强聚乙烯纤维采用线密度为1600D、内捻度取488T/m捻制成“S”向6。
按照上述参数织成的渔用超高强聚乙烯纤维网片,经试验表明,该网片其网目强力高达93.1daN,它比GB/T 18673-2002标准规定的同等规格聚乙烯网片的网目强力增加338.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海好运通网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威海好运通网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32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缝纫机梭壳
- 下一篇:一种3D间隔织物经编机的牵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