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工件供给排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12322.7 | 申请日: | 2011-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6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山口登志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恩斯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7/00 | 分类号: | B23Q7/00;B24B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8 | 代理人: | 陈波;林宇清 |
地址: | 215335 江苏省昆***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件 供给 排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件供给排出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将轴承套圈等环形工件供给至磨床等机床加工部以及从该机床加工部排出的工件供给排出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将滚动轴承的套圈等环形工件供给至机床以及从该机床排出,使用了工件供给排出装置。供给排出装置具有臂部,该臂部具有用于保持工件的工件保持部,使臂部在供给排出工件的供给排出位置与机床的加工位置之间进行旋转移动。此外,这样的供给排出装置中设置有无触点开关,该无触点开关在工件移动到加工位置和供给排出位置时,用于检测工件保持部的状态。
但是,在以往的工件供给排出装置中,设置于工件保持部的无触点开关通过配线连接到设置于供给排出装置主体侧(固定侧)的控制装置上,而且也通过供给排出装置的旋转轴向无触点开关提供电源。因此,臂部进行旋转而伴随臂部的旋转而发生配线的弯曲或扭曲,故有可能会导致电线断裂。此外,由于配线被喷洒上加工液,也可能导致配线的包覆层硬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性高的工件供给排出装置,其使来自检测传感器的配线与固定侧独立,消除了伴随工件保持部的移动而引起配线的弯曲或扭曲,并且防止了电线断裂等配线劣化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采用如下结构来达成。
(1)一种工件供给排出装置,具有:用于保持工件的保持部,其被配置为能够绕支承轴旋转;
臂部,其使所述支承轴能够绕旋转轴旋转,以使所述保持部移动到所述工件的供给排出位置以及加工位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检测传感器,其检测所述保持部的状态;和
非接触传输部,其具备分别与所述检测传感器电连接的可动部、和分别固定配置于所述工件的所述供给排出位置以及所述加工位置上的多个固定部,当所述可动部与所述多个固定部互相相对配置时,以非接触方式进行供电以及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工件供给排出装置,具有:保持部,其用于保持工件,并能够绕支承轴旋转;和臂部,其使支承轴能够绕旋转轴旋转,以使保持部移动到工件的供给排出位置以及加工位置。并且,工件供给排出装置具有:检测传感器,其检测保持部的状态;和非接触传输部,其具备与检测传感器电连接的可动部和分别固定配置于工件的供给排出位置以及加工位置的多个固定部,当可动部与多个固定部互相相对配置时,以非接触方式进行供电以及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由此,来自检测传感器的配线能够与固定部侧独立分开,从而能够消除伴随工件保持部的移动而引起配线的弯曲或扭曲,并且防止电线断裂等配线劣化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件供给排出装置结构的剖面图。
图2是用于说明图1中的工件供给排出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工件供给排出装置
11 第一保持部
15 臂部
16 非接触传输部
16A、16ASP、16AWP 固定部
16B 可动部
17 支承轴
24 无触点开关(检测传感器)
SP 供给排出位置
WP 加工位置
W 外轮(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件供给排出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件供给排出装置结构的剖面图,图2是用于说明图1中的工件供给排出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件供给排出装置适用于在滚动轴承的外轮(工件)进行外轮槽研削加工的外轮槽磨床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工件供给排出装置10夹持着从供给部提供到供给排出位置SP的作为工件的外轮W,而输送到外轮槽磨床100的加工位置WP,并且将由外轮槽磨床100进行了外轮槽研削加工的外轮W输送到供给排出位置SP。
同时参照图1,工件供给排出装置10具有:保持部11;使用于支承保持部11的支承轴17在旋转轴14周围旋转的臂部;检测保持部11状态的无触点开关(检测传感器)24;以及非接触传输部16,其具备与无触点开关24电连接的可动部16B、和分别固定配置于工件的供给排出位置以及加工位置的多个固定部16A,当可动部16B与固定部16A 互相相对配置时,则该非接触传输部16以非接触方式进行供电以及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恩斯克有限公司,未经昆山恩斯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23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角向磨光机的磨削角度调节结构
- 下一篇:一种智能工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