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直驱式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11781.3 | 申请日: | 2011-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42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吉欣;林立韦 | 申请(专利权)人: | 冠捷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4 | 分类号: | G09G3/34;G09G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汉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28 | 代理人: | 汪恺 |
地址: |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驱式 发光二极管 驱动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驱动电路,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用于驱动多个LED灯串且控制这些LED灯串电流平衡的LED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图1为一种传统的LED驱动电路的电路方块图。请参见图1,LED驱动电路1用于驱动LED光源2,其中LED光源2包括多个LED灯串。LED驱动电路1包括交流电源11、整流电路12、功率因数控制电路13、直流电压转换电路14及电流平衡驱动电路15。交流电源11例如是一般市电交流电源,提供90~264Vrms的交流电压VAC。交流电压VAC输入后,先经过整流电路12整流成直流电压,再经过功率因数控制电路13提升输入的电压电流功率因数并产生约80~400V的高压直流电压VDC1,再经过直流电压转换电路14转换成约5~60V的低压直流电压VDC2提供至电流平衡驱动电路15。电流平衡驱动电路15根据LED光源2输出的电流量,将低压直流电压VDC2转换成适于驱动LED光源2的输出电压VO,并控制LED光源2中的LED灯串的电流平衡。因此,传统的LED驱动电路1由直流电压转换电路14提供电气隔离分成初级侧及次级侧,且电流平衡驱动电路15置于次级侧。
图2为图1所示电流平衡驱动电路15的电路方块图。请参见图2,电流平衡驱动电路15包括直流电压升压电路及其控制电路,其中直流电压升压电路由电感器L0、二极管D0、晶体管Q0、电阻器R0及电容器C0所组成,而控制电路由晶体管Q1~Qm、电阻器R1~Rm及脉宽调制(Pulse-Width Modulation,PWM)控制器U0所组成。PWM控制器U0利用电阻器R0取得电流回馈信号至回馈端FB0,并从输出端OUT0送出驱动信号来控制晶体管Q0的导通时间,以控制电感器L0对电容器C0的充电时间,进而控制经过二极管D0整流后产生的输出电压VO的大小及控制输出功率。另外,利用电阻器R1~Rm分别取得电流回馈信号至回馈端FB1~FBm,并从输出端OUT1~OUTm送出驱动信号来控制晶体管Q1~Qm的导通时间,以控制LED光源2中LED灯串21~2m的输出电流IO1~IOm的大小,实现LED灯串21~2m的电流平衡。因此,传统的电流平衡驱动电路15会随着LED灯串数量(即m)的增加而需要更多的晶体管Q1~Qm及电阻器R1~Rm,进而需要使用支持更多回馈端FB1~FBm及输出端OUT1~OUTm的PWM控制器U0,或并联多个PWM控制器来支持更多回馈端及输出端,使电路架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出一种直驱式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采用的电流平衡驱动电路的架构不会因为LED灯串数量的增加而大幅增加其复杂度。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直驱式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多个发光二极管灯串,每一发光二极管灯串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直驱式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包括交流电源、多个变压器及多个整流滤波器。每一变压器具有一个初级绕组及至少一个次级绕组,且每一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对次级绕组的匝数比均相同。这些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及交流电源串联耦接形成回路。每一整流滤波器耦接于一个相应的次级绕组的一端及一个相应的发光二极管灯串的第一端之间,这个相应的发光二极管灯串的第二端耦接地。
在直驱式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另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交流电源是切换式交流电源。
在直驱式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再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相应的发光二极管灯串包括一第一至一第n发光二极管,每一发光二极管具有一阳极端及一阴极端,该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阳极端耦接该相应的发光二极管灯串的第一端,该第i发光二极管的阴极端耦接该第(i+1)发光二极管的阳极端,该第n发光二极管的阴极端耦接该相应的发光二极管灯串的第二端,其中n为正整数,i为1至(n-1)中任一整数。
在直驱式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又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中,每一整流滤波器包括一第一二极管,具有一阳极端及一阴极端,分别耦接该相应的次级绕组的一端及该相应的发光二极管灯串的第一端;一第二二极管,具有一阳极端及一阴极端,分别耦接地及该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端;以及一电容器,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分别耦接该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端及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冠捷投资有限公司,未经冠捷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17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SONOS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自润滑烧结涂料以及涂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