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切柄小米辣快速采摘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111417.7 | 申请日: | 2011-04-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34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李章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章福 |
| 主分类号: | A01D46/00 | 分类号: | A01D46/00 |
| 代理公司: | 红河州专利事务所 53102 | 代理人: | 朱跃平;龙晖 |
| 地址: | 662209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小米 快速 采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农事用具,切柄小米辣快速采摘器。
背景技术
小米辣是人们喜食的佐餐食品。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栽种并食用小米辣。特别是现代社会,快餐业很发达,对即食性的小米辣的需求量十分旺盛。每年都有上百万都的小米辣以泡椒的形式被消费。
泡椒的原料是新鲜无损伤的小米辣,根据现有的技术工艺要求,小米辣如果破损了,其腐败的速度就会很快,而且会使无损伤的小米辣也变质腐坏。因此,现在的小米辣经销商或者泡椒生产商都十分讲究小米辣的无损伤采摘和收购。做到无损伤的做法是小米辣从树上采摘后要求带着椒柄,如果将椒柄从椒屁股处扳掉,就有创口了,腐败细菌就容易从此处进入椒体,很快就会变质腐败。但是留着整个长长的椒柄又影响食用。所以农民从头现在的做法是白天在地里连柄采摘小米辣后背到家中,待晚上又用剪刀从椒柄的大部分剪去,一般是留下大约5-10mm长的椒柄。由于小米辣个小量大,一个一个地剪柄就成了椒农们十分烦琐而又枯燥的劳动。而且工效低下,十分的辛苦。一个人平均一价目晚上自8点干到12点也不过能剪得20-50Kg。因此,研发一种快速采摘切柄辣椒的工具显得十分的有意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出一种切柄小米辣快速采摘器,该采摘器能从树上直接地、一次性剪采切掉椒柄的小米,从而减少工序,提高工效,且不损伤辣椒,以此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这种切柄小米辣快速采摘器,其特征在于它由V形金属板构成,V形板的两外侧分别有大拇指环和食指环,V形板的两内侧分别有互成剪刀的剪刀片。
V形板内侧的剪刀片可以设两排,两排剪刀片刃口线间的平行距离5-15mm。如此设置的目的在于剪采时在留取连着椒体的一小段椒柄的同时,去掉大部分残留椒柄,以减小残椒柄吸收椒树上的养分,以提高后续嫰的产量。
V形板为有弹性的同一块材料构成,其厚度,弹性与现有指甲剪的基本上保持一致,以适应一般人体手指的力度。
V形板还可以由两片绕同一轴销转动的材料构成。在轴销附近设弹簧以保持回位态热。
V形板的材料为不锈钢、工具钢、碳素钢等金属或合金。
剪刀片的材料与V 形板的保持一致。
拇指环和食指环的材料与V形板的一致。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使用的:一般用右手操作,将大拇指和食指分别穿进拇指环和食指环中,将树上的小米辣的椒柄放入剪刀口内,在靠近椒屁股附近的适当位置用力往掌心一夹,椒柄就被剪断,辣椒体自然落入手掌心处暂时留存。当采到掌心挤满辣椒时,伸开手指将切好的辣椒轻轻放入篮子中。接着进行下一个周期的剪采。这样,一个劳动力就等于干了原来两个劳动力的全部活计,工效提高了一倍,而采这样采剪下来的小米辣毫发无损,非常规整。完全符合无损伤新鲜小米辣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俯视图。
图3是左视图。
图4是设有双排剪刀片时的左视图。
图中零部件标号是:
1-拇指环;2-V形板;3-剪刀片;4-食指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用与普通指甲剪一样的不锈钢板弯制成V形板2,自然状态下的夹角视具体情况调整。本例约为25度。板宽约为20mm,板的长度约为10cm,跟一般人的手掌宽度差不多。剪刀片3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V形板的内侧。制作时确保上下两把刀片的刃口线在同一直线上且剪切面与V形板垂直。
拇指环1和食指环4一般为圆环,也可以根据不同喜好设计成更适合手指穿套的形状。本例为圆环。且材料与V形板的一致。
如此制作的切柄小米辣快速采摘器,经过发明人自己试用,原来采剪小米辣要两道工序才符合收购商的要求,一天一夜最多也就是30-45Kg的采剪量。用了这个采摘器后,一个白天就可以采剪出30-50Kg的切柄小米辣,由于翻弄少,小米辣没有任何损伤。收购商很满意。
由于担心采用这种采摘器会残留较多椒柄,影响椒树后续产量,发明人又制作了一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的双排剪刀的采摘器,两排剪刀的距离大约为8mm。根据不同的小米辣品种可能椒长度会有变化,制作新的采摘器时,此尺寸也应随之调整。经过试用,这种双排剪的采摘器工效上与单排的一致。但椒柄残留量减少了70-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章福,未经李章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14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