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流阀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111287.7 | 申请日: | 2011-04-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819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 发明(设计)人: | 汉斯-于尔根.米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皮尔伯格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D11/10 | 分类号: | F02D1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任宇 |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节流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节气门驱动器和电动马达驱动的节流阀管,其中,电动马达驱动器作用在马达杆上,所述马达杆在原位(Ruhestellung)中处于通过弹簧力固定的应急运行位置,所述应急运行位置将节流杆调节为使得节流阀发生相应的应急运行打开,其中,电动马达驱动器可将马达杆克服弹簧力调节到节流阀的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
背景技术
此类节流阀管是已知的且通常具有多个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应通过辅助杆将节流阀置于应急运行位置(DE-A14141104)。
为此目的,复位弹簧必须相互仔细地协调。第一和第二复位弹簧在关闭方向上作用的力的总和不应大于第三复位弹簧在打开方向上作用的力。另一方面,电动马达调节驱动器应已经对于空载运行调节区域很强地设计,使得它可在打开方向上抵抗第一和第二复位弹簧且在关闭方向上抵抗第三复位弹簧来调节节流阀。
发明内容
由此出发,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将前述装置扩展,使得仅需要一个复位弹簧且将辅助杆等取消,即将机构简化。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及其有利扩展加以解决。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节气门驱动器和电动马达驱动器的节流阀管,其中电动马达驱动器作用在马达杆上,所述马达杆在原位中处于通过弹簧力固定的应急运行位置,所述应急运行位置将节流杆调节为使得节流阀发生相应的应急运行打开,其中,电动马达驱动器可将马达杆克服弹簧力调节到节流阀的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其特征在于,弹簧力由夹紧弹簧提供,所述夹紧弹簧以其两个端部将马达杆头和壳体头夹在一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形式的节流阀管,其中,夹紧弹簧支承在衬 套内或上,所述衬套具有用于弹簧臂的一个的止动件和用于马达杆头的止动件以及用于壳体头的止动件作为中间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形式的节流阀管,其中,夹紧弹簧和马达杆相对于节流阀轴同心地布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形式的节流阀管,其中,通过在节流杆和马达杆之间张紧的弹簧将节流杆抵靠马达杆止动件保持,且在操作节气门超过由马达杆调节的节流阀的开度时,所述节流杆从马达杆止动件上抬起。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附图中图示,且将在下文中通过陈述描述可实现的优点。
各图为:
图1示出了节流阀管的部分截面;
图2示出了图1中的细节;
图3示出了图2中细节的替代。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节流阀管1,所述节流阀管1带有其上固定了节流阀3和盘4的节流阀轴2。在节流阀轴2的向外突出的端部5上使用衬套7推上了马达杆6,且通过与轴2连接的节流杆8固定。未图示的电动马达通过传动装置接合在马达杆6上,其中电动马达由电抗装置以已知的方式控制。
通过在第二节流杆8和马达杆6之间张紧的弹簧9将节流杆8抵靠马达杆止动件10保持(图2),且在操作节气门超过由马达杆6调节的节流阀2的开度时,所述节流杆8从马达杆止动件10上抬起。
与马达杆衬套7连接的套管11具有狭缝12,将马达杆和节流杆之间张紧的弹簧9的端部13插入所述狭缝12中,且所述套管11接收夹紧弹簧14,所述夹紧弹簧14以其两个端部15、16将马达杆头17和壳体头18夹在一起,如在图2中作为图1的细节所示。
图3示出了图2中细节的替代,其中夹紧弹簧14支承在衬套19内或上,所述衬套19具有作为中间件的用于弹簧臂15、16的一个的止动件20和用于马达杆头17的止动件21以及用于壳体头18的止动件22。另一个弹簧臂 位于壳体头18’上。此构造适合于纯电动节气门操作,其中取消了通过套管拉索的节气门操作。
此设计的工作方式与根据图2的构造相同,但其优点是相对于图2的构造更容易安装。虚线图示的马达杆头17以及弹簧臂/止动件21的位置示出了工作方式。
未图示的节气门在带有止动件的节气门驱动器处在节流杆8的运动轨迹内摆动且强制地连带节流杆8运动,使得节流阀2打开。如果马达杆6不足够快速地跟随此节流阀打开,则节流杆8在弹簧9的张紧作用下从马达杆止动件10升起。
未图示的节气门可另外具有随动件止动件,所述随动件止动件在节气门复位时导致节流阀2的强制关闭。但以此限制了速度控制器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皮尔伯格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皮尔伯格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12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缸盖
- 下一篇:隔爆兼本安智能洒水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