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浓度含盐有机废液焚烧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11135.7 | 申请日: | 2011-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45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梁涛;贺俊;范汝新;赵宽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橡集团炭黑工业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F23G7/04 | 分类号: | F23G7/04 |
代理公司: |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 51219 | 代理人: | 魏常巍 |
地址: | 643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浓度 有机 废液 焚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液处理设备,特别是一种废液焚烧设备。
背景技术
高浓度含盐有机废液广泛存在于新品种农药和制药生产装置中,由于含有部分污染环境的物质,需要进行处理后再排放而不能直接排放。
目前常用的处理方式为焚烧。高浓度含盐有机废液的特点是废液热值较低,一般为10000kj/kg,完全燃烧分解较困难,要求焚烧温度为1200-1350℃并且要求在高温区保持不低于3秒的反应分解时间,同时,废液内的无机盐不可燃,可能沉积在炉内和换热器管壁上堵塞烟气流道,影响装置连续生产。
高浓度含盐有机废液是制约新品种农药和制药生产装置持续生产的瓶颈。目前采用的一般焚烧处理设备是以下部件依次相连:焚烧炉(依次包括卧式炉、立式炉Ⅰ和立式炉Ⅱ)+火管余热锅炉+引风机+洗涤塔+烟囱,其处理工艺为:沿卧式炉轴向喷液、沿立式炉Ⅰ下部喷液、沿立式炉Ⅱ上部喷液、火管余热锅炉采用烟气走管内而水走管外的方式,引风机将烟气引入洗涤塔进行脱硫,然后通过烟囱进行排放。目前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在焚烧炉各部位进行多点喷液燃烧,每个燃烧器的处理量较小,均小于0.4t/h,总处理能力小于1.2t/h,整个焚烧炉为直流通道,使得高温烟气停留时间较小,同时由于焚烧炉各部位温度差别大,故立式炉Ⅰ和立式炉Ⅱ通常燃烧温度低于1100℃,且停留时间短,有机物反应不彻底。而采用火管余热锅炉受热面采用烟气走管内而水走管外的方式,使含有无机盐的烟气容易堵塞管道,使得整套装置稳定连续运行周期不超过7天;天然气消耗达到100 m3/吨废液,每吨废液的热能回收量大于1.5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处理能力大、废液燃烧完全、能耗少、热能回收高的高浓度含盐有机废液焚烧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高浓度含盐有机废液焚烧装置,包括焚烧炉、余热锅炉和引风机,所述焚烧炉依次包括卧式炉和立式炉,所述卧式炉的炉头分别设有废液燃烧器、轴向燃烧器和切向燃烧器,从而采用正压旋流燃烧方式,运行时卧式炉高温燃烧段温度可达到1200-1350℃。
作为优选:在余热锅炉和引风机之间还设有旋风分离器,作用是进一步分离烟气内的无机盐粉尘。
作为进一步优选:在余热锅炉和旋风分离器之间还设有空气预热器,空气预热器还分别与废液燃烧器、轴向燃烧器和切向燃烧器相连,将高温热空气引到卧式炉的3个燃烧器,从而保证高浓度有机废液高效、稳定的燃烧。
作为进一步优选:在空气预热器上设置有蒸汽吹扫装置,可进行定时吹扫,将沉积在管内的无机盐粉尘送到其后的旋风分离器排除,从而保证空气预热器的换热效率和系统通畅。
作为优选:所述立式炉内设有挡墙,使高温烟气产生折流,以保证高浓度含盐有机废液分解所需的时间。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立式炉设有冷却风系统。
作为进一步优选:还设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分别与空气预热器和冷却风系统相连。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余热锅炉为卧式水管锅炉,余热锅炉下部设置有排灰阀,运行时排除沉积在炉内的无机盐。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余热锅炉两侧各设有一个人孔门,以便停炉时清理炉管和炉渣。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高温热空气引到焚烧炉燃烧器1、2、3,从而保证高浓度有机含盐废液高效、稳定的燃烧。(4)设有旋风分离器13、脱硫塔15,以去除烟气中的无机盐粉尘和SO2气体,使烟气排放满足国家环保标准。
本实用新型的焚烧装置运用低热值液体载体雾化燃烧技术,对高浓度含盐有机废液、高浓度有机含盐废水、废油等有优良的处理效果,同时焚烧产生的余热可以回收利用生产蒸汽,达到资源的有效和循环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焚烧装置处理能力大于2.0 t/h,废液燃烧完全,连续运行周期超过30天,天然气消耗小于60 m3/吨废液,每吨废液的热能回收量大于2.5吨(相当于1.25 Mpa饱和蒸汽)。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具有处理能力大、燃烧效率高、节能降耗、装置连续稳定运行周期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橡集团炭黑工业研究设计院,未经中橡集团炭黑工业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11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清灰装置
- 下一篇:大功率LED毛细润湿散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