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化学去毛刺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10059.8 | 申请日: | 201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888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庆 |
主分类号: | B23H9/02 | 分类号: | B23H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71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化学 毛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毛刺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化学去毛刺机。
背景技术:
机械加工后的零件,如锌合金、铝合金、镁合金等压铸件,由于种种原因,生产中普遍存在着毛刺。这些毛刺不仅影响零件的外观,影响某些工序的定位和产品的装配,而且还会影响产品的性能、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产品,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电器零件短路,造成机械设备损坏及人身伤害等严重事故。因此去毛刺已成为零件光整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
为了提高产品性能和市场竞争力,人们都很重视和研究去毛刺技术,并设计制造了各种去毛刺的设备及装置。但是零件去毛刺所花费用很高,一般达到零件制造成本的20%左右,重要零件达到30%,精密零件甚至达到了50%。
目前,去毛刺的方法主要有:手工、振动、喷砂、撞击、爆炸、机械加工、电解法等。这些去毛刺工艺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如采用刮刀、油石、砂布、锉刀或砂轮等机械方法去毛刺,费工时,劳动强度大,去除效率低、质量差又污染环境,并且只能靠目测和感觉操作,去毛刺质量难以保证;撞击法去毛刺的有效部位受到限制,且有噪声;爆炸法则需另建安全厂房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利用电解方式去毛刺的电化学去毛刺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电化学去毛刺机,它包括有机架,机架上设有工作平台、位于工作平台上方的Z轴进给装置、电解液槽、工作电解液暂存箱、通过管道连接在工作电解液暂存箱输出口的喷嘴、控制箱、与控制箱电连接的工具电极、设置在工作平台上的治具下模、平行设置在治具下模上方的治具上模,工具电极的阴极和阳极分别与治具上模、治具下模电连接,治具上模通过Z轴进给装置连接在机架上,工作平台设置在电解液槽中,喷嘴设置在治具上模与治具下模之间。
所述工作平台为大理石材质。
所述Z轴进给装置为气缸,气缸的输出端朝下并连接治具上模。
所述喷嘴与工作电解液暂存箱输出口之间连接有第一液压泵。
所述工作电解液暂存箱的输入口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有过滤机、电解液回收集液箱,电解液回收集液箱的输入口通过管道与电解液槽连通。
所述电解液回收集液箱输出口与过滤机输入口之间连接有第二液压泵。
所述过滤机通过管道连接有排泄池。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包括有机架,机架上设有大理石工作平台、Z轴进给装置、电解液槽、工作电解液暂存箱、喷嘴、控制箱、与控制箱电连接的工具电极、治具下模、治具上模,工具电极的阴极和阳极分别与治具上模、治具下模电连接,治具上模通过Z轴进给装置连接在机架上,工作平台设置在电解液槽中,喷嘴设置在治具上模与治具下模之间,使用时,将工件放在治具上模、治具下模之间,通过控制箱为工具电极供电,使治具上模、治具下模分别形成阴极导电端和阳极导电端,本实用新型利用电化学阳极溶解反应的原理,由于靠近阴极导电端的工件突出的毛刺及棱角处电流密度最高,从而使毛刺很快被溶解而去掉,使棱边形成圆角,与传统其它去毛刺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利用电化学法加工,效率高,去毛刺质量好,适应范围广,安全可靠,易于实现自动化,特别适合去除硬、韧性金属材料以及性能差的复杂内腔部位的毛刺;
2、工具电极仅分析出氢气,不参加化学反应,因而无电极消耗,可长期使用;
3、加工去毛刺时无切削力,工件不需大的夹紧力,因而无夹紧变形对零件精度的影响,适合于低刚度零件;
4、无加工表面破坏层,且能保证工件原有精度不变,适用于精加工后的零件;
5、去除毛刺质量高,能形成光滑圆角,圆角大小可通过调整加工参数去控制;
6、生产效率高,一般一个工件的全部毛刺可在十几秒之内全部去除干净,而且易于实行多件平行加工;
7、质量稳定可靠,可用半自动或者全自动方法去毛刺,无人为因素影响,去除毛刺的质量稳定可靠;
8、加工不受材料力学性能控制,适用范围广,可用来对各种金属零件,包括淬火钢和硬质合金零件进行去毛刺加工,不但能去除零件外表面各部位的毛刺,而且能选择性去毛刺形状复杂的深部狭窄处、交叉孔等难以去除的内毛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解液系统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庆,未经李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00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