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子母螺钉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09785.8 | 申请日: | 201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65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石岩;王生介;赵金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岩 |
主分类号: | A61B17/86 | 分类号: | A61B17/8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子母 螺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治疗骨折的子母螺钉。
背景技术
临床上常遇到连带韧带或关节囊的撕脱骨折和儿童骨垢周围的骨折。撕脱骨折特点:骨折块小,薄,附带有关节囊或韧带等重要组织,拉力大,且固定时骨折块容易爆裂,固定困难。儿童骨垢周围骨折特点:骨折端靠近或波及骨垢,粗大的内固定物易损伤骨垢,导致异常发育。目前,临床上治疗撕脱性骨折及儿童骨垢周围骨折的常用内固定物有:螺钉,克氏针及钢丝等。然而,普通螺钉因其直径较大,在固定撕脱骨折时易导致骨折块爆裂而固定失败;在固定骨垢周围骨折时,易损伤骨垢导致局部骨垢发育异常。克氏针固定以上两种骨折因其易退针及固定强度低常导致固定失败,退出的克氏针尾端刺激局部软组织甚至刺出皮外引起感染。钢丝常因固定强度不够导致骨折端再移位。为了克服现有内固定物易损伤或致骨折块暴裂,固定强度低,退出,刺激软组织及引起感染及疼痛等问题,有必要寻找一种新型固定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治疗骨折的螺钉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子母螺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措施:
一种子母螺钉,所述的子母螺钉包括中空的内外侧均带螺纹的母螺钉和可拧入母螺钉的子螺钉,子螺钉插在母螺钉内;
所述的母螺钉的尾端设有可方便母钉置入骨内的内六角凹槽;
所述的子螺钉的螺纹和母螺钉的外螺纹方向一致;
所述的母螺钉和子螺钉的材料为聚乙交酯、聚丙交酯、聚酰胺、聚二恶烷、自增强聚乳酸可吸收塑料或镁合金可吸收金属;
所述的母螺钉和子螺钉的材料为自增强聚乙交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固定强度大,不退钉,对骨垢干扰小及不易导致骨折块爆裂,利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1的俯视图;
图3,母螺钉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子母螺钉,所述的子母螺钉包括中空的内外侧均带螺纹的母螺钉1和可拧入母螺钉1的子螺钉2,子螺钉2插在母螺钉1内。使用时,首先复位骨折,用与子螺钉直径相近的克氏针钻孔,作为螺钉拧入的定位标记,拔出克氏针;移开小骨折块并在其定位孔内拧入子螺钉2,在骨折槽的定位孔内的插入克氏针作为导针拧入母螺钉1至其尾部埋入骨折槽表面以下,拔出克氏针;把带有小骨折块的子螺钉2拧入母螺钉1内。在子螺钉2尾端可配合使用各种样式的垫片以进一步增加固定强度。在图2中,在母螺钉的尾端有内六角凹槽可方便母钉1置入骨内。子螺钉2拧入相配套的母螺钉内螺纹中,子螺钉的螺纹和母螺钉的外螺纹方向一致,所以在拧入子钉时母钉不会松动。所述的母螺钉1和子螺钉2的材料选用不锈钢或钛合金聚乙交酯(聚羟基乙酸,P GA),聚丙交酯(聚乳酸,PLA),聚酰胺,聚二恶烷及自增强聚乙交酯(SR-P GA)和自增强PLA(SR-PLLA)等可吸收塑料,及镁合金等可吸收金属等。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固定强度大,不退钉,对骨垢干扰小及不易导致骨折块爆裂。
本领域内普通的技术人员的简单更改和替换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岩,未经石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097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