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风洞试验模型投放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108086.1 | 申请日: | 2011-04-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248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优瑞纳斯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9/08 | 分类号: | G01M9/08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杰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2207 | 代理人: | 朱红星 |
| 地址: | 300385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风洞试验 模型 投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动力学模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风洞试验模型投放装置。
背景技术
空气动力学是目前世界科学领域里最为活跃、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科之一。世界各发达国家对空气动力学的发展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不惜花费巨额资金建设空气动力试验设施并开展研究工作。
风洞实验是飞行器研制工作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依据运动的相对性原理,将飞行器的模型或实物固定在地面人工环境中,人为制造气流流过,以此模拟空中各种复杂的飞行状态,获取试验数据。这是现代飞机、导弹、火箭等研制定型和生产的“绿色通道”。它不仅在航空和航天工程的研究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工业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在交通运输、房屋建筑、风能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部门中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用风洞作实验的依据是运动的相对性原理。实验时,常将模型或实物固定在风洞内,使气体流过模型。这种方法,流动条件容易控制,可重复地、经济地取得实验数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风洞试验模型投放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的风洞试验模型投放装置由高速伺服缸和液压站组成。高速伺服缸包括伺服缸、套接在伺服缸上的阀块和蓄能器;阀块上设置有测压接头、比例换向阀和溢流阀;蓄能器上设置有充气阀、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液压站包括电机和油箱,电机和油箱之间设置有带溢流阀的控制阀块,油箱内设置有齿轮泵和与齿轮泵连接的吸油滤油器;高速伺服缸通过阀块上的直通管接头P和T与液压站连接。
所述的伺服缸包括相互连接的缸头和缸筒,缸筒内的活塞杆与设置在蓄能器内的活塞连接;阀块设置在缸头部分,蓄能器设置在缸底部分。
所述的蓄能器包括缸体和设置在缸体内的活塞,缸体的后端由压盖密封;活塞与缸体内壁之间设置有反向不开槽镀套和活塞组合密封,活塞后端设置有定位环;缸体上还设置有直通管接头、单向阀和设置在单向阀外的硬封螺塞;位移传感器被传感器罩包围。
所述的油箱的一侧壁上设置有液位计,油箱上方并排设置有双路液压锁、电磁换向阀和单向节流阀。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风洞试验模型投放装置采用高速伺服缸,位移传感器采集数据,通过PLC程序对比例阀精确控制,模拟投放过程,具有如下优点:第一,伺服缸阀块上装有溢流阀,在工作过程中对液压系统进行安全保护。第二,用低摩擦系数,高耐磨性的非金属材料作支承导向环,将金属与金属间的摩擦副改成金属与非金属耐磨材料的摩擦副,所以耐磨性好,寿命长。第三,溢流阀直接装在缸体上,容腔效应小,固有频率高。第四,启动压力小,无低速爬行与滞涩现象,运动灵活。第五,采用积木式结构,结构紧凑、刚性好,便于维修,工作稳定可靠。第六,高速伺服缸为了保证风洞试验的可靠性要求,在材料上选择42CrMo,通过材料及热处理的工艺保证了伺服缸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风洞试验模型投放装置的高速伺服缸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风洞试验模型投放装置的液压站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风洞试验模型投放装置的高速伺服缸的半剖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风洞试验模型投放装置的高速伺服缸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风洞试验模型投放装置高速伺服缸的液压原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风洞试验模型投放装置液压站的原理图。
附图中主要部件符号说明:
1:耳环 2:测压接头
3:阀块 4:比例换向阀
5:伺服缸 6:蓄能器
7:充气阀 8:压力传感器
9:位移传感器 10:溢流阀
11:安装法兰 12:控制阀块
13:溢流阀 14:齿轮泵
15:吸油滤油器 16:油箱
17:液位计 18:双路液压锁
19:电磁换向阀 20:单向节流阀
21:电机 22:活塞杆
23:防尘圈 24:斯特封
25:缸头 26:前法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优瑞纳斯液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优瑞纳斯液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080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