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门锁无松脱结构执手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08047.1 | 申请日: | 201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907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邹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忠 |
主分类号: | E05B3/00 | 分类号: | E05B3/00;E05B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1 | 代理人: | 张皋翔 |
地址: | 中国香港九龙湾宏***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门锁 无松脱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门锁部件,尤其是一种门锁无松脱结构执手。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适用于门房的执手锁各类很多,执手锁通常由设有锁舌的锁体和内外执手构成。锁体安装在门体上,内、外执手与锁体的连接端设有供锁体方形轴插入配合的方形孔,内、外执手分别通过连接端方形孔与锁体两侧方芯轴端插配连接后,再通过螺钉固定。为促使执手在操纵后立即复位,执手通常配置有内置有执手复位机构的锁扣盖。这种锁扣盖由内设有弹簧扣耳的面盖和底盖通过螺钉连接为一体,锁扣盖上设有供其在门体上固定的安装孔。执手复位机构由可与面盖内弹簧扣耳相扣的双卡脚弹簧和可拨动双卡脚弹簧的弹簧拨片构成。执手体与弹簧拨片之间的联动配合由对称开设在执手体连接端面的轴向槽和设置在弹簧拨片内孔可卡入轴向槽内的凸耳构成。这种执手与门锁方芯轴的连接方式存在以下缺陷:
一、用于紧固执手的螺钉通常暴露,会影响门锁在门体上安装整体效果;
二、随着执手频繁对门锁的按压操纵,紧固螺钉会发生松动,执手与门锁方芯轴的配合亦会发生虚位松动,这种虚位松动会影响执手操纵中的手感舒适度;
三、当紧固螺钉松动完全脱离与方形轴的接触时,执手会从方形轴上脱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消除执手与方形轴虚位松动的门锁无松脱结构执手。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法得以解决。
这种门锁无松脱结构执手,包括:执手体和内设有执手复位机构的锁扣盖;所述锁扣盖由内设有弹簧扣耳的面盖和底盖通过螺钉连接为一体,锁扣盖上设有供其在门体上固定的安装孔;所述执手复位机构由可与面盖内弹簧扣耳相扣的双卡脚弹簧和可拨动双卡脚弹簧的弹簧拨片构成;所述执手体与弹簧拨片之间的联动配合由对称开设在执手体连接端面的轴向槽和设置在弹簧拨片内孔可卡入轴向槽内的凸耳构成;所述执手体连接端面设有供锁体方形轴插入配合的方形孔。
这种门锁无松脱结构执手的特点是:
所述执手体的连接端设有环形锁止槽;
所述锁扣盖的底盖之执手连接端穿置孔上对称设有可旋入执手体连接端环形锁止槽的扣脚,扣脚与弹簧拨片内孔上的凸耳等宽。
当执手体的连接端面轴向槽对准锁扣盖之底盖对称扣脚时,执手体便可顺利插入锁扣盖,然后将执手向左或向右转动90度,执手体连接端的环形锁止槽即可旋入底盖对称扣脚,与锁扣盖构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这种门锁无松脱结构执手,利用设置在执手体连接端环形锁止槽与锁扣盖上扣脚的卡入配合,取代现有技术中用螺钉固定执手与方形轴的连接,这种机械卡入式配合不仅克服了现有技术采用紧固螺钉容易松动,执手体会虚位松动或脱落之缺陷,且执手体与锁体方形轴间上装配不再需要工具,方便了执手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门锁无松脱结构执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附图和实施例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图1是门锁无松脱结构执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门锁无松脱结构执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从图1和图2可以清楚地看到门锁无松脱结构执手,包括:执手体1和内设有执手复位机构3的锁扣盖2。
所述执手体1与锁体的连接端面11设有供锁体方形轴插入配合的方形孔12。所述执手体1的连接端13轴面设有环形锁止槽14;
所述锁扣盖2由内设有弹簧扣耳211的面盖21和底盖22通过螺钉23连接为一体,锁扣盖2上设有供其在门体上固定的安装孔24。锁扣盖2的底盖22之执手连接端穿置孔221上对称设有可旋入执手体1连接端13环形锁止槽14的扣脚222。
所述执手复位机构3由可与面盖21内弹簧扣耳211相扣的双卡脚弹簧31和可拨动双卡脚弹簧31的弹簧拨片32构成。
所述执手体1与弹簧拨片32之间的联动配合由对称开设在执手体1连接端面11的轴向槽15和设置在弹簧拨片32内孔321可卡入轴向槽15的凸耳322构成。
所述扣脚222与弹簧拨片32内孔上的凸耳322等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忠,未经邹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080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智能安全门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利用藻渣燃烧灰制作的人行道路面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