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电转子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07582.5 | 申请日: | 201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92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发明(设计)人: | 夏威;夏宇华;陈颖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平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22 | 分类号: | H02K1/22;H02K15/02;H02K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 |
地址: | 21513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电 转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配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机电转子。
背景技术
现有的机电转子包括转轴、转子铁心、端板和绝缘轴套,绝缘轴套贴合于转轴上,转子铁心套于转轴上且通过贴合于转轴上的绝缘轴套与转轴连接,端板贴合于转子铁心的两侧,且与贴合于转轴上的绝缘轴套连接诶。现有的这种机电转子的不足在于,端板和绝缘轴套为单独设置,这样在制作机电转子时需要两道工序才可将端板和绝缘轴套贴合于转轴和转子铁心,增加了工作过程,降低了工作效率,且分开设计的端板和绝缘轴连接的密封性差。另外现有的端板红钢纸制成,这种红钢纸的吸水性较强,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容易引起变形,在电机的生产过程中经常导致压纸或是压线。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作工艺简单,可节约成本的机电转子。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机电转子,包括转轴、转子铁心、端板和绝缘轴套,绝缘轴套贴合于转轴上,转子铁心套于转轴上且通过贴合于转轴上的绝缘轴套与转轴连接,端板贴合于转子铁心的两侧,绝缘轴套和端板为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绝缘轴套的外壁上设有凸起。
进一步的,凸起设于转子铁心两侧的绝缘轴套上。
进一步的,绝缘轴套和端板采用BMC材料制成。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机电转子由于绝缘轴套和端板为一体成型,这样在制作电子转子时减少了一道工序,节省了时间,降低了成本;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端板采用BMC材料制成,这样解决了红钢纸制成的端板吸水性较强,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容易引起变形,在电机的生产过程中容易导致压纸或是压线的问题,保证了电机的质量;由于本实用新型在绝缘轴套的外壁上还设有凸起,凸起5可提高摩擦力,增强了电子转子的扭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机电转子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机电转子的侧视图;
图3是图1中C-C向的剖视图;
其中,1:转轴;2:转子铁心;3:端板;4:绝缘轴套;5: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机电转子,包括转轴1、转子铁心2、BMC材料制成的端板3和BMC材料制成的绝缘轴套4,BMC材料制成的绝缘轴套4贴合于转轴上1,转子铁心2套于转轴1上且通过贴合于转轴1上的绝缘轴套4与转轴1连接,在转子铁心2左右两侧的绝缘轴套4上均匀的设有凸起5,凸起5可提高摩擦力,增强电子转子的扭力;BMC材料制成的端板3贴合于转子铁心2的左右两侧,BMC材料制成的端板3具有优良的电气性能,机械性能,耐热性,耐化学腐蚀性,适应各种成型工艺,绝缘轴套4和端板3为一体成型,这样在制作电子转子时减少了一道工序,节省了时间,降低了成本。
BMC材料是Bulk(Dough)molding compounds的缩写,即团状模塑料。国内常称作不饱和聚酯团状模塑料。其主要原料由GF(短切玻璃纤维)、UP(不饱和树脂)、MD(填料)以及各种添加剂经充分混合而成的料团状预浸料。BMC团状模塑料具有优良的电气性能,机械性能,耐热性,耐化学腐蚀性,又适应各种成型工艺,即可满足各种产品对性能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机电转子制作时,将转子铁心2套于转轴1上,然后将转轴1的两端置于已做好的模具内,通过工装摸具将转子铁心2固定到合适的位置,采用压铸设备将轴套4和端板3一次压铸到转轴1和转子铁心2上,一次压铸成型,减少了在制作时需要单独对端板3进行压铸的工序,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由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于绝缘轴套和端板为一体成型,这样在制作电子转子时减少了一道工序,节省了时间,降低了成本;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端板采用BMC材料制成,这样解决了红钢纸制成的端板吸水性较强,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容易引起变形,在电机的生产过程中容易导致压纸或是压线的问题,保证了电机的质量;由于本实用新型在绝缘轴套的外壁上还设有凸起,凸起5可提高摩擦力,增强了电子转子的扭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平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康平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075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