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离子色谱电导检测器的抗干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06338.7 | 申请日: | 201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33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王钧;林振强;计爱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64 | 分类号: | G01N30/64;H05K9/00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8 | 代理人: | 王静毅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子 色谱 电导 检测器 抗干扰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子色谱仪器的电导检测器,具体的讲是一种离子色谱电导检测器的抗干扰装置。
背景技术
离子色谱仪电导检测器的电导极片之间会施加一个中频交流检测信号,中频交流检测信号作为检测信号源,将待测溶液中的离子成份直接转换成电导再进行检测。与被测样品无关的电导检测器输出信号随机干扰变化的噪声是电导检测器稳定性变差的主要因素之一,使得电导检测的基线向上漂移。噪音导致电导检测器检测分析产生误差,影响检测能力,严重时会使离子色谱仪无法工作。电导检测器的检测信号源存在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电导检测信号源的中频交流信号向空间辐射,对其周围的敏感电路形成的电磁干扰信号源导致检测误差;二是与中频交流检测信号共振的外界干扰信号源,大大的降低了电导检测器的信噪比,使得电导检测器噪声变大,同时也大幅降低电导检测器的检测灵敏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现有电导检测器的中频交流检测信号对周围敏感电路形成的电磁干扰信号源导致检测误差,以及引起共振的外界干扰信号源降低电导检测器的信噪比、使噪声变大和检测灵敏度降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对电导检测器的检测信号源屏蔽,同时将外界干扰信号源加以隔离的离子色谱电导检测器的抗干扰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离子色谱电导检测器的抗干扰装置,电导检测器位于抗干扰装置的壳体形成的内腔空间中;壳体有高导磁率的金属壳体层和低电阻率的金属壳体层,该两壳体层相间设置。
当外界存在频率较高的干扰电磁场,低电阻率的金属壳体层中产生的涡流对外来电磁波形成抵消作用,从而达到屏蔽干扰信号源的效果;高导磁率的金属壳体层将电导检测器的检测信号源屏蔽,同时当外界存在频率较低的干扰电磁场,高导磁率的金属壳体层的屏蔽作用消除频率较低的干扰电磁波对检测信号的干扰。电导检测器与抗干扰装置的壳体绝缘。
高导磁率的金属壳体层和低电阻率的金属壳体层分别由金属板材制成,金属板材间的连接接缝处由导电橡胶片密封。导电橡胶片填充了高导磁率的金属壳体层和低电阻率的金属壳体层的不导电缝隙,消除了不导电点的电磁泄漏。
高导磁率的金属壳体层和低电阻率的金属壳体层之间由导电橡胶片填充密封。能够可靠的消除不导电点的电磁泄漏。
抗干扰装置的壳体上有穿管孔,穿管孔中嵌装具有导电性的电磁密封衬垫,电导检测器的输出管和输入管从电磁密封衬垫的内孔穿出。电磁密封衬垫保护输出管和输入管,避免被抗干扰装置的壳体穿管孔划伤损坏,电磁密封衬垫的导电性保持高导磁率的金属壳体层和低电阻率的金属壳体层导电连续。
电导检测器的电极连接线从电磁密封衬垫的内孔穿出。电极连接线连接信号处理模块和电导检测器。
电磁密封衬垫的内孔与输出管、输入管和电极连接线间隙处涂有导电涂料。导电涂料保持高导磁率的金属壳体和低电阻率的金属壳体层导电连续。
高导磁率的金属壳体层和低电阻率的金属壳体层的金属板材连接接缝处涂导电涂料。导电涂料进一步确保金属板材连接接缝处导电连续。
电极连接线包裹屏蔽层。屏蔽层屏蔽电磁干扰,提高了抗干扰装置整体屏蔽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低电阻率的金属壳体层和高导磁率的金属壳体层对外界干扰信号源加以隔离、将电导检测器的检测信号源屏蔽。导电橡胶片填充了金属壳体层的不导电缝隙,消除了不导电点的电磁泄漏。电磁密封衬垫保护电导检测器的输出管和输入管,电磁密封衬垫、导电涂料保持金属壳体层导电连续。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说明。为了表述清楚,将抗干扰装置用剖面图表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063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