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储气井井口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04325.6 | 申请日: | 2011-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557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段志祥;张君鹏;李邦宪;石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33/03 | 分类号: | E21B33/03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01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井 井口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地下储气井井口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高压地下储气井的井口装置有两种,一种是死封头结构,井口装置与井管之间采用锥螺纹连接,不能重复拆卸。井口装置本身可打开的通径小,无法对储气井实施全面检验和内部维护。另一种井口装置为法兰结构,它能实现重复拆卸,但需要安装上法兰、下法兰以及一个用于连接接管的锻件,耗材多且笨重,不易搬运和安装。同时,法兰需配十多只螺柱,安装和拆卸不便。由于储气井井口装置所用的材料为压力容器专用III级高强钢锻件,钢材成本占储气井整台设备成本的比例大,导致储气井总体造价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储气井现有井口装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储气井井口装置,该装置由螺塞、接箍、密封圈组成,可满足定期维护和检验的要求,能大大减少井口装置的成本。只需一个简单的卡具,就可完成井口装置的安装和拆卸。螺塞与接箍之间通过直螺纹连接,能实现重复拆卸和全通径打开。
本实用新型解提供了一种储气井井口结构,其特征是:井口装置的接箍与井管通过锥螺纹连接和密封;接箍与螺塞通过直螺纹连接,通过密封圈密封,接箍与螺塞的主密封面之间的间隙不超过0.16mm;螺塞大端带帽檐,帽檐带密封槽,与接箍端部密封面通过密封圈密封。
接箍与井管之间采用锥螺纹连接和密封;井口装置的螺塞与接箍之间采用直螺纹连接,通过密封圈实现密封,将密封与连接分离,以达到重复拆卸目的;螺塞带2~4个密封槽,用于安装密封圈;螺塞后端带帽檐,帽沿部位带密封槽。螺塞轴向开2个螺纹孔,用来接进出气管和排液管,它们能与现有的接管连接。接箍主密封面与螺塞的主密封面之间的间隙不超过0.16mm。密封圈可在定期检验期间进行维护和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显著减小井口装置的体积和重量,降低井口装置的成本,能够简化其安装和拆卸的步骤,方便储气井的检验检测,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组装结构示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螺塞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接箍结构示意图。
图中1.螺塞,2.密封圈,3.接箍,4.螺塞主密封槽,5.螺塞主密封面,6.螺塞直螺纹,7.螺塞次密封槽,8.螺塞次密封面,9.连接排液管的螺纹,10.连接进出气管的螺纹,11.六角螺帽,12.接箍锥螺纹,13.接箍主密封面,14.接箍直螺纹,15.接箍端部密封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将接箍3置于储气井井管上端,通过旋合接箍锥螺纹12与井管锥螺纹使接箍与井管连接。将密封圈2卡在螺塞主密封槽4和螺塞次密封槽7内,然后将螺塞1插入接箍3中,通过卡具旋转螺塞的六角螺帽11,使螺塞直螺纹6与接箍直螺纹14旋合,使螺塞次密封面8与接箍端部密封面15齐平。此时其中的一个密封圈2已到达接箍主密封面13内。密封圈2与接箍主密封面13、螺塞主密封面5构成一个密封组。接箍端部的密封圈2也已卡在接箍端部密封面15上,构成二级密封组,达到双重密封及防止外部介质渗入螺纹的效果。最后分别将排液管和进出气管安装在连接排液管的螺纹9和连接进出气管的螺纹10上。
本实用新型能显著减小井口装置的体积和重量,降低井口装置的成本,能够简化其安装和拆卸的步骤,方便储气井的检验检测,提高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未经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043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切割头式短壁采煤机
- 下一篇:一种螺杆钻具耐磨传动轴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