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源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可生物降解性测定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04036.6 | 申请日: | 2011-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19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彦浩;刘建广;冯萌萌;刘辉;李恺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18 | 分类号: | G01N3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源 水中 溶解性 有机物 生物降解 测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沙砾表面微生物作用降解水源水中溶解性有机物,通过强化水力循环而快速测定水源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可生物降解性能的测定装置,属于水源水中溶解性有机污染物的定量测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体有机物含量的增加,及饮用水标准的提高和严格,造成通过常规水处理流程达不到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饮用水中有机物含量的增加会增加人们致癌、致畸、致突变的风险,如水厂加氯消毒时,会增加有致癌作用的消毒副产物的产生量。其次,水源水中溶解性有机物质还会引起嗅和味的问题,直接影响饮用水的感官性能。保证良好的饮用水水质,一方面是从源头控制,这需要法令的不断完善和先进的技术防止水源水受到污染。另一方面需要采用新技术对已受到微污染的水源进行深度处理。因此,迫切需要了解饮用水中有机物的类别及含量,这将有助于进一步采取灵活的工艺应对措施。
目前,对水源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可生物降解性测定还没有规范的方法标准,往往采用原水中接种土著菌的静态振荡培养,测定振荡培养前后溶解性有机碳(DOC)的方法来测定溶解性有机物的可生物降解性(BDOC),但该方法存在接种土著菌浓度难以控制、测定周期长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水源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可生物降解性测定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易于微生物的培养富集、操作简单、测定快速的水源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可生物降解性测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水源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可生物降解性测定装置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该测定装置包括贮液瓶、管路、蠕动泵和反应器,反应器为一个两端封堵的筒体,筒体内设有粗沙层和细沙层,筒体的两端分别通过管路与贮液瓶连接,筒体的粗沙层所在的一端与贮液瓶之间的管路中连接有蠕动泵。
将贮液瓶内装入待测水源水,通过蠕动泵使水源水在反应器中粗沙层和细沙层的生物膜面与贮液瓶之间形成循环,此过程即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降解过程,通过定时测定原水中溶解性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即可测定原水的可生物降解性。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测定快速,粗沙层和细沙层的表面易于生物膜的形成及微生物的培养富集,通过水力循环可使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在流过生物膜表面时快速地降解。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贮液瓶,2、蠕动泵,3、管路,4、粗沙层,5、细沙层,6、反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生物降解性测定装置,包括贮液瓶1、管路2、蠕动泵3和反应器6,反应器6为一个两端封堵的筒体,筒体内设有粗沙层4和细沙层5,筒体的两端分别通过管路2与贮液瓶1连接,形成水力循环,其中筒体的粗沙层4所在的一端与贮液瓶1之间的管路中连接有蠕动泵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所述:
首先,进行实验准备,将贮液瓶1用自来水清洗三次,并放入紫外消毒柜内灭菌30分钟后装入待测水源水,反应器6内的粗沙层4和细沙层5中分别是水源水厂沙滤池中带有经驯化过的生物膜的粗沙和细沙,将蠕动泵3连接在反应器6粗沙层4一端与贮液瓶1之间的管路中。然后,设定好蠕动泵3的转速,让水源水在反应器6的粗沙层4和细沙层5生物膜面循环流动,此过程即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降解过程。通过定时测定原水中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的变化,即可测定原水的可生物降解性(BDO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建筑大学,未经山东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040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