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成卷钢带翻转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03605.5 | 申请日: | 201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68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26 |
发明(设计)人: | 吴远东;陈鹏水;黄国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金锋钢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11/00 | 分类号: | B66F11/00 |
代理公司: | 厦门龙格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7 | 代理人: | 娄烨明 |
地址: | 3623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成卷钢带 翻转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材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成卷钢带翻转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中、小型冷轧钢带企业中,成卷钢带根据工艺及工作状态不同,往往需要借助翻转设备来改变其相对位置。目前使用的成卷钢带翻转机构,有机械、液压驱动两种翻转形式。由于成卷钢带在翻转过程中,钢带重心偏离回转支撑位置时,产生很大的冲击力。所以,采用机械翻转,零部件容易磨损、损坏;采用液压翻转,由于设计原理不同,有的采用双缸翻转,这将增加维修量及制作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经济实用的成卷钢带翻转设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成卷钢带翻转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支架5,为矩形;
支承座6,设于设备支架5上;
旋转轴3,连接与承重机构1上;
承重机构1,通过旋转轴3连接于支承座6之上;
钢卷底座4,放置于承重机构1上;
液压缸2,一端与设备支架5相连接,另一端与承重机构1相连接。
所述的承重机构1为“L”形。
所述的液压缸2通过旋转轴51与设备支架5相连接;所述的液压缸2通过旋转轴52与承重机构1相连接。
所述的液压缸2由手动三位四通液压阀控制。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机械原理来实现:
1.成卷钢带翻转机构驱动,采用液压传动方式;
2.成卷钢带翻转动力,主要是充分利用钢卷重心偏离支撑位置,所产生的偏心力;
3.成卷钢带翻转卸货以后,其翻转机构,采用液压传动方式复位;
4.本实用新型最突出特点,在于液压传动系统主要用来实现翻转机构空载复位,及控制成负载翻转平稳。因此,液压系统承受负荷较小,只要采用单缸等最基本液压元件组合系统,就可以满足性能可靠、结构简单、制作经济等要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性能稳定、经济实用的一种成卷钢带翻转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液压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成卷钢带翻转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支架5,为矩形;
支承座6,设于设备支架5上;
旋转轴3,连接于承重机构1上;
承重机构1,通过旋转轴3连接于支承座6之上;
钢卷底座4,设于承重机构1上;
液压缸2,一端与设备支架5相连接,另一端与承重机构1相连接。
所述的承重机构1为“L”形。
所述的液压缸2通过旋转轴51与设备支架5相连接;所述的液压缸2通过旋转轴52与承重机构1相连接。
所述的液压缸2为手动三位四通液压阀控制。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机械原理来实现:
1.成卷钢带翻转机构驱动,采用液压传动方式;
2.成卷钢带翻转动力,主要是充分利用钢卷重心偏离支撑位置,所产生的偏心力;
3.成卷钢带翻转卸货以后,其翻转机构,采用液压传动方式复位;
4.本实用新型最突出特点,在于液压传动系统主要用来实现翻转机构空载复位,及控制负载翻转平稳。因此,液压系统承受负荷较小,只要采用单缸等最基本液压元件组合系统,就可以满足性能可靠、结构简单、制作经济等要求。
如图1所示,设备吊装成卷钢带上料及卸料状态;钢带7吊装进入承重机构1后,成垛钢带7的重量通过承重机构1,及连结于承重机构1上的转轴3,由支承座6及液压缸2承担;吊装之前,必须先放置好钢卷底座4。当成卷钢带7卸料以后,承重机构1复位时,液压缸2负荷只要承担承重机构1空载回转力矩即可。
本实用新型设置于承重结构1上的旋转轴3位置选择,既要考虑到与“L”形承重机构1及成垛钢带7重心有一定距离,以便产生翻转力矩。但是该力矩又不能过大,否则会增加液压缸2的负荷;同时又要考虑到翻转过程,各运动机构不相互干涉。
工作时,通过操作液压缸2的手动三位四通液压阀,就可以实现成垛钢带7位置翻转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金锋钢业有限公司,未经福建金锋钢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036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拟电视接收器的双丛发锁定振荡器BLO架构
- 下一篇:层叠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