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播种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03576.2 | 申请日: | 201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105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陈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钟华 |
主分类号: | A01C7/18 | 分类号: | A01C7/18;A01C7/20;A01G9/1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喻学兵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播种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自动播种装置,尤指一种相对能够提升产能,以及增加适用性与实用性的自动播种机。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国内已逐渐应用自动化育苗系统进行蔬菜种苗的生产,在理想的环境条件下,让蔬菜幼苗在预设穴格中独立生长,不但使幼苗生长速度加快,品质也较稳定均一。
由于穴盘苗具备节省种籽,种苗生长一致、病虫害减少、移植成活率高及可提早采收等优点,近年来采用穴盘育苗方式有明显增加的情形,一般民间业者多利用简易网室设施,并依作物特性采用不同规格的穴盘及国外进口介质,以泥炭土、真珠石、蛭石和土壤调配,进行育苗,育成的种苗整齐度高、品质稳定,定植后容易存活。
只是目前许多农场仍然是采用人工将蔬果种籽以人工方式置入一专门培植种苗的育苗盘内,让蔬果种籽于此发芽然后移植于有机种植场所内生长,此举以人工将种籽逐一放入育苗盘的播种方式,必需消耗大量人力与时间,尤其当所需求的穴盘增加时,整体穴盘的播种生产效率愈成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供一种相对能够提升产能,以及增加适用性与实用性的自动播种机。
为达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自动播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机台;一打孔组件,设于该机台上,以对穴盘每一个格位所盛装的土壤加工预定深度的土坑供容纳种子;一盛料组件,设于该机台的相对于该打孔组件的后段位置处,供盛装种籽;一播种组件,设于该机台的相对于该盛料组件的后段位置处,其在相对于穴盘的移动行程上方处设有一填料架及一取料架,该填料架上至少设有与穴盘横列格位相对应的导料孔,该取料架至少设有与穴盘横列格位相对应的吸嘴,另设有一驱动组件以带动该取料架往返于该盛料组件的料盘与填料架之间;一组输送带,至少延伸配置于该打孔组件、该盛料组件,以及该播种组件之间;以及一控制电路,用以整合该打孔组件、该盛料组件、该播种组件以及该输送带的运作;其中,该取料架的吸嘴数量是与该穴盘宽幅较长一侧的横列格位数量相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可将料盘中的种籽放入填料架的导料孔中,使种籽可通过导料孔准确落入穴盘的格位当中;尤其,取料架的吸嘴数量与穴盘宽幅较长一侧的横列格位数量相符,这样可大幅缩短各穴盘通过播种组件的时间,以及缩减取料架的动作次数,相对能够提升自动播种作业的产能,并可相对降低能源的消耗,以及减缓机具的耗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播种机结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播种组件的结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播种组件的结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取料架吸附种籽的动作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取料架放置种籽的动作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应用的穴盘结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可参阅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而获得清楚地了解。
如图1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播种机结构侧视图、图2本实用新型中播种组件的结构立体图、图3本实用新型中播种组件的结构分解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播种包括有:一机台10、一打孔组件20、一盛料组件30、一播种组件40、一组输送带50,以及一控制电路60;其中:
该打孔组件20设于该机台10上,该打孔组件20在一线性滑座21上排列有至少与穴盘70横列格位相对应的打孔椿22,另设有一第一动力缸23带动该线性滑座21上、下往复位移,令各打孔椿22相对插入所对应的格位土壤中,用以对穴盘70每一个格位所盛装的土壤加工预定深度的土坑供容纳种子。
该盛料组件30设于该机台10的相对于该打孔组件20的后段位置处,供盛装种籽,该盛料组件30具有一料斗31供盛装种籽,以及在料斗31下方设有一横列于穴盘70行程上方的料盘32,由该料盘32承接自该料斗31落下的种籽;另外,该盛料组件30可进一步设有一震动器33,以辅助该料斗31的种籽顺利落入料盘32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钟华,未经陈钟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035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