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私家车库的住宅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02459.4 | 申请日: | 2011-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17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志民 |
主分类号: | E04H14/00 | 分类号: | E04H14/00;E04H6/18;E04H6/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6001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私家 车库 住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住宅,特别涉及一种能够将汽车自动开进家中、带有私家车库的多层住宅。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私家轿车的拥有数量在快速增加,再加上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现有的停车场所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停车需求,尤其是在小区里,一些车主更是把车停放在到路边、草坪上或过道上,影响小区的安全和交通,破坏小区的整洁与绿化,占用土地资源。并且,汽车远离住家停放,无论是停车回家还是取车出门,都要走较长的路,尤其是雨雪天气或有物品带回就更加不便,也不利于车主就近看管。
申请号为200620132435.2的一种带智能车库的多层建筑物,虽然解决了占用土地资源、汽车远离住家问题,但仍然存在着操作繁琐复杂,其实是把汽车搬进家中,停车、取车很不方便,不能很好地实现将汽车自动开进家中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私家车库的住宅,它能缓解小区停车状况,改善小区居民的居住环境,有效节省住户的时间,提高住户的安全感和出行的方便感,克服了现有停车方式和申请号为200620132435.2的一种带智能车库的多层建筑物的不足,给车主的停车、取车、管车带来很大方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由若干个相连的住宅单元构成。每一住宅单元由若干结构层、汽车电梯升降井道、汽车升降机构、电梯机房及自动控制系统、乘客电梯、消防楼梯及相关辅助设施构成。每一结构层内设有入户大厅和若干相互独立的户型。每一独立的户型内,除了具有基本功能的房间(如客厅、厨房、卧室等)外,还设置有私家车库。车库与户型内的其他房间通过活动门相互连通,车库紧靠汽车电梯升降井道,车库与汽车电梯升降井道之间有一自动层门,车库通过该自动层门和汽车电梯轿厢的轿门与汽车电梯轿厢相通,该自动层门处于常闭状态,只有在汽车电梯轿厢与车库平层后,该自动层门和汽车电梯轿厢的轿门同步开启。汽车电梯轿厢位于汽车电梯升降井道中。汽车电梯升降井道位于结构层的独立户型之间,且贯穿于整个住宅单元的各结构层。在住宅单元的第一结构层,设有人行入口通道和汽车入口,汽车入口处设有自动门。
私家车库是在每一独立的户型内设置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可以存放一定重量汽车的空间。车库的地板上设有汽车转盘。汽车转盘可以手动或遥控启停,且与车库地面水平,可以900、1800、3600水平旋转。车库内设有独立召唤按钮。
汽车升降机构主要有汽车电梯轿厢、钢丝绳、电梯机房及自动控制系统、安全装置等有机构成。钢丝绳一端与汽车电梯轿厢相连,另一端与电梯机房内的牵引系统相连。自动控制系统实现汽车电梯轿厢的自动启停。安全装置在汽车升降机构出现故障时起安全保护作用。
汽车电梯轿厢主要有汽车转盘、一个或多个轿门、独立召唤按钮等构成。汽车转盘可以手动或遥控启停,且与轿厢底面水平,可以900、1800、3600水平旋转。一个或多个轿门可以朝向不同方向开启。汽车电梯轿厢在靠汽车入口的一面设有轿门,该轿门只有在汽车电梯轿厢与汽车入口平层时,才与汽车入口的自动门同步开启。汽车电梯轿厢平时处于住宅单元的第一结构层。轿厢内设有独立召唤按钮。
自动控制系统设置在电梯机房,独立召唤按钮设置在各车库、汽车电梯轿厢、汽车入口处。通过独立召唤按钮或独立遥控器发出指令,开启关闭汽车入口自动门、运行停止汽车电梯轿厢、开启关闭汽车电梯轿厢轿门及层门,从而实现汽车自动开进家中的目的。
汽车升降机构在住宅单元内可以有一套,也可以有多套,同时,可以根据需要布局在住宅单元内,也可以布局在住宅单元外。
住户业主既可以通过消防楼梯和入户大厅进入各结构楼层的各自户型内,也可以通过乘客电梯和入户大厅进入各结构楼层的各自户型内,也可以和汽车一起自动进入各结构楼层的各自车库,从而进入各自户型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车辆停在住户门口的私家车库,提高了小区空间的利用率,缓解了小区的停车难问题,同时也改善了小区居民的居住环境;由于私家车库设在住房旁边,更方便了车主的出行和对车辆的清洗维护,同时增加了安全系数,降低了车辆被盗的几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志民,未经李志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024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梯度叠层涂层刀具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金属陶瓷棒自蔓延反应喷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