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框架梁起拱支模体系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02444.8 | 申请日: | 201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337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邓祖祥;田小强;曾强;白瑞华;邓万敏;钟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3/04 | 分类号: | E04G13/04;E04G11/36;E04G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112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框架 梁起拱支模 体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用于构造全部或部分在现场以浇制或类似方法成型的承重楼板的支模体系,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框架梁用的起拱支模体系。
背景技术
为了避免在施工中因为模板支撑经承力压缩下降造成梁底下垂以及抵消外观视差影响,《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4-92规定)》,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等于及大于4m时,模板应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
模板起拱分设计起拱和施工起拱两类,设计起拱:为了保证跨度较大的梁和桁受力架受力合理,避免在使用荷载的作用下,构件产生大的挠度,有时设计也规定了构件的起拱高度,叫设计起拱,设计起拱高度应保留在构件上,使拆模后的起拱高度等于设计要求的起拱高度。
施工起拱:施工中,模板受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载等外力作用会产生变形,支柱也会产生压缩变形和侧向弯曲变形,地基产生微量沉陷,这些变形加在一起,使浇灌出来的混凝土大梁下垂,也就是产生了挠度,为了使大梁不下垂,一般在支模时,预先使模板中部适当地向上拱起,这就是施工起拱,混凝土浇灌后,施工起拱高度一般与模板相抵消。
实际施工中发现,经起拱的整体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的工程,在拆除模板支撑体系后,跨中下挠甚微。在梁自重作用下,经起拱的整体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跨中弹性下挠比没有起拱的整体现浇梁板结构弹性下挠小很多。为了实现较好的施工效果,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等于或大于4m时,模板应当起拱。传统的起拱方法是在支柱、主龙骨和副龙骨支好后,在侧模板铺设之前,应用小线沿现浇板的四个角拉对角线,在模板上找到该楼板的中心位置,首先垫起中心位置下的支柱,垫起的高度同钢筋混凝土楼板的起拱高度,中心周围支柱垫起的高度应依次递减,到楼板的四边处不垫高,使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底面形成一个帽顶的形状,而其四周的阴角线保持平直。
但传统起拱工艺不同程度带来如下问题:(1)采用传统施工工艺施工时:一般做法是根据设计梁底标高先搭架,然后再按照1‰~3‰起拱安装底模,致使施工楼层标高超过设计的结构标高,超出值为起拱高度值(2)由于板随梁一同起拱不但造成板的起拱方向错误、起拱值偏大,还造成楼面的找平工程量增大,成本增加(3)楼面找平工程量的增加进而造成梁板恒载的额外增加,对结构受力不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控制建筑楼层结构标高,进而减少找平工程量的装配式框架梁起拱支模体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框架梁起拱支模体系,预设参数包括对应梁支座之间的跨度值、施工起拱高度、梁底面标高、梁顶面标高,该支模体系包括梁模支架,依次设于梁模支架上的梁底楞、梁底模板,设于梁底模板横向两侧并与之拼接的梁侧模板,其中梁底模板上表面由跨中位置至梁支座位置之间成从高到低的倾斜过渡;所述梁底模板上表面于跨中位置的高程与梁底面标高吻合,梁底模板上表面于梁支座位置的高程与所述跨中位置高程相差一个施工起拱高度;所述梁侧模板其上口高程与梁顶面标高吻合。
进一步,所述梁底楞分别位于梁底模板的左下侧、右下侧,梁侧模板与其邻近的梁底楞之间连固有定位封浆装置,定位封浆装置是与梁底楞长度方向一致的长条形杆件。
进一步,所述梁侧模板外侧还设有梁侧楞、对拉螺杆构件。
进一步,梁模支架包括支撑架、架设在支撑架上的一组水平联结杆,所述梁底楞设于水平联结杆上;其中支撑架包括横杆、立杆以及可调底座。
进一步,施工起拱高度为跨度值的1‰~2‰,
现结合本实用新型现浇钢筋砼梁的起拱支模体系具体操作使用方法,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实现的技术效果。
(1)基础工程:确定对应梁支座之间的跨度值、施工起拱高度、梁底面标高、梁顶面标高、楼面标高,搭建位置对应的支撑架,并在支撑架上架设一组等间距平行的水平联结杆,其中支撑架包括横杆、立杆以及可调底座;
(2)在水平联结杆上安设一组梁底楞,并在梁底楞上固定安装梁底模板,所述一组梁底楞包括分别设于梁底模板左下侧、右下侧的梁底楞;通过可调底座调节支撑架及各水平联结杆高程,直至梁底楞、梁底模板实现如下定位:
梁底模板上表面由跨中位置至梁支座位置之间成从高到低的倾斜过渡,所述梁底模板上表面于跨中位置的高程与梁底面标高吻合,梁底模板上表面于梁支座位置的高程与所述跨中位置高程相差一个施工起拱高度;
(3)在梁底模板上绑扎梁体钢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024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在圆管柱上拉设安全绳的环形抱箍
- 下一篇:一种护角石膏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