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电机同步驱动型电池极片精密轧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02301.7 | 申请日: | 2011-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05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罗开亮;杜祯祥;罗开远;陈荼;茹雪景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市光环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00 | 分类号: | B21B1/00;B21B38/00;B21B37/46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519015 广东省珠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同步 驱动 电池 精密 轧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极片的精密加工设备,特别是涉及对拉浆涂布二次电池正负极片进行压实轧平的立式轧机。
背景技术
石油等一次性能源的紧缺和环境恶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给新能源技术及产品带来无限发展的市场空间。二次电池在新能源汽车、风能和太阳能储能、离网照明等新兴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这使得镍氢、锂离子电池等新型二次大容量和高功率动力电池得到迅速发展。
在镍氢、锂离子等二次电池的制作中,电池正负极片经拉浆涂布后都需要滚压,以提高极片的填充密度,并使得其表面更加均匀。申请日为2006年3月28日,专利号为200620018570.4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池极片辊面支撑滚压装置,该装置以大辊径的上、下轧辊为工作辊,用两个以上的小辊轴作支撑辊,使小辊轴直接支撑在上、下轧辊的辊面上,组成上下辊系。上辊系固定,下辊系随施压装置施压而上下移动。两个或四个同步电机分别给上下辊系的上、下两个大工作轧辊输入纯扭矩传递动力。
上述专利技术避开了轧辊同轴度误差、轴承制造误差对被滚压物体薄厚均匀性的影响;有效地增加了各零部件之间的接触强度,克服了大载荷宽幅面滚压时轧辊的挠度变形,用于电池极片轧机,解决了被滚压物体压不薄和中间厚两边薄的技术难题。但是,该专利技术的缺陷在于:虽然是采用两个或四个同步电机分别给上下辊系的上、下两个大工作轧辊输入纯扭矩传递动力,但所谓同步电机是分别独立控制,且各电机本身的参数特性无法做到完全一致,所以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同步,经常会因为电机转速控制上的失误导致不同步,进而使得产品两面涂复物错位掉粉,造成报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双电机同步驱动型电池极片精密轧机,该轧机可保证两台电机真正同步,保证了电池极片产品的质量。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双电机同步驱动型电池极片精密轧机,包括相互配合的上轧辊及下轧辊,所述上轧辊支撑在两只固定轴承座上且与第一电机相连,所述下轧辊支撑在两只移动轴承座上且与第二电机相连,所述移动轴承座及所述固定轴承座均安装于机架上,所述移动轴承座可相对于同一侧的所述固定轴承座移动;所述两只电机中的一只电机上设置有电机转速检测装置,所述电机转速检测装置感测该电机的转速并将其反馈给另一只电机的控制装置来驱动该另一只电机转动。
所述电机转速检测装置包括转速传感器,所述转速传感器与传感器位移控制机构相连,所述传感器位移控制机构固定于所述机架上。
所述传感器位移控制机构为气缸。
同一侧的所述移动轴承座与所述固定轴承座之间设置有轧辊间隙调整装置,所述轧辊间隙调整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移动轴承座上的固定滑块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滑块上的活动滑块,所述活动滑块与所述固定滑块之间通过斜面接触,所述活动滑块与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调节螺杆螺纹连接。
所述调节螺杆的端部安装有手动减速器。
所述移动轴承座的底部设置有液压顶。
所述机架包括台架,所述台架上固定有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上开有相对应的孔,每块侧板的孔中自上而下安装有一只所述固定轴承座及一只所述移动轴承座。
所述固定轴承座由限位块固定在每块侧板上。
所述移动轴承座与每块侧板之间设置有可调间隙块。
所述第一电机及所述第二电机上下排列地设置在第一支撑架及第二支撑架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电机转速检测装置及电机控制装置,将主驱动电机和联控驱动电机的转速控制联系起来,利用实时检测到的主驱动电机的转速来控制联控驱动电机的转速,保证两台电机实现真正同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轧辊间隙调整装置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图3中,包括台架1、第一侧板2、垫板3、液压顶4、可调间隙块5、移动轴承座6、固定轴承座7、定位螺母8、限位块9、活动滑块10、固定滑块11、调节螺杆12、手动减速器13、连接块14、第一轴承封板15、第一轴承16、第二轴承17、传感器位移控制机构18、转速传感器19、定位螺杆20、上轧辊21、第二轴承封板22、连接法兰23、第一支撑架24、联轴器25、第二支撑架26、第一电机27、泵28、第二侧板29、下轧辊30、第二电机31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市光环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市光环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023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