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玻纤增强聚氨酯复合板成型汽车内饰件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01604.7 | 申请日: | 2011-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59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赵燕琴;杨真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协统汽车附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7/04 | 分类号: | B32B17/04;B32B17/10;B32B17/12;B32B27/40;B32B5/26;B32B7/10;B60R13/00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 32210 | 代理人: | 唐纫兰;曾丹 |
地址: | 21440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强 聚氨酯 复合板 成型 汽车 内饰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玻纤增强聚氨酯复合板成型汽车内饰件。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玻纤增强聚氨酯复合板成型的汽车内饰件,它集结了韧性好、强度高、隔热好、质地轻、富有弹性等优点,被广大汽车制造厂商广泛使用。常规的玻纤增强聚氨酯复合板成型汽车内饰件,其复合板为七层结构,即以聚氨酯层为骨架层,在其上、下表面依次撒上胶粉层和玻纤层,然后在上表面复合面料层,在下表面复合无纺布层。为了达到好的车内装饰效果,其面料层材料采用针织面料,然而针织面料复合成型过程中,产品表面平整度难控制,表面容易显示玻纤印迹,造成平整度差,降低产品美观性能,另外由于针织面料比较薄,热压成型时,经过拉伸的部位面料被拉薄,容易产生渗胶现象,成品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表面平整、无渗胶的玻纤增强聚氨酯复合板成型汽车内饰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玻纤增强聚氨酯复合板成型汽车内饰件,其中,所述汽车内饰件由九层材料复合而成,所述九层材料自上而下依次为:针织面料层、胶膜层、第一无纺布层、第一玻纤层、第一胶粉层、聚氨酯层、第二胶粉层、第二玻纤层和第二无纺布层。
本实用新型玻纤增强聚氨酯复合板成型汽车内饰件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玻纤增强聚氨酯复合板成型汽车内饰件,其板材中的玻纤起到增强作用,提高汽车内饰件的抗弯曲强度,与面料接触部位的玻纤用无纺布阻隔,然后用胶膜复合,板材表面平整度好且不会产生渗胶现象,成品率高。另外,各层之间粘结采用胶粉或胶膜,使得连接牢固,且不采用含有机溶剂的胶水,降低了甲醛含量,气味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玻纤增强聚氨酯复合板成型汽车内饰件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针织面料层1、胶膜层2、第一无纺布层3、第一玻纤层4、第一胶粉层5、聚氨酯层6、第二胶粉层7、第二玻纤层8、第二无纺布层9。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玻纤增强聚氨酯复合板成型汽车内饰件,所述汽车内饰件由九层材料复合而成,它是以聚氨酯层6为骨架,在其上、下表面分别撒上第一胶粉层5和第二胶粉层7,然后再撒上第一玻纤层4和第二玻纤层8,再复合第一无纺布层3和第二无纺布层9,最后在第一无纺布层3上方通过胶膜层2复合针织面料层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协统汽车附件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协统汽车附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016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警示灯控制器
- 下一篇:百分四战军旗用计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