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聚乙烯燃气管道带压开孔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101345.8 | 申请日: | 2011-04-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977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 发明(设计)人: | 张利娜;王兵;王敏;郝红玲;杨薇;刘延雷;徐彦廷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兵 |
| 主分类号: | B23B41/00 | 分类号: | B23B41/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怀禹 |
| 地址: | 31000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乙烯 燃气 管道 带压开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聚乙烯燃气管道开孔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聚乙烯燃气管道带压开孔装置。
背景技术
聚乙烯燃气管道由于其耐腐蚀性好、寿命长、重量轻、易弯曲、运输及安装费用低等优点,在新建中、低压燃气管道中被大量推广应用。然而该种材质管道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已运行管道与新建管道连接的技术问题。目前传统的方法是关闭两端阀门,放空所剩燃气,这样造成一定的浪费,费时费力,所以燃气管道带压开孔技术是有必要的,且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根据CJJ 63 008《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要求,聚乙烯燃气管道连接应采用电熔连接(电熔承接连接、电熔鞍形连接)或热熔连接(热熔承插连接、热熔对接连接、热熔鞍连接),不得采用螺纹连接和粘接。因此针对该要求提出一种合理的带压开孔技术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乙烯燃气管道带压开孔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包括内表面镶嵌有电热丝的半圆形紧固件、圆弧内表面镶嵌有电热丝的半圆形三通件、聚乙烯控制阀门、密封连接管和开孔驱动器;把半圆形紧固件和半圆形三通件圆弧侧一端固定在聚乙烯燃气管道需要开孔位置的外表面,半圆形紧固件和半圆形三通件上分别设置有电热丝接线端口,半圆形三通件管道上设置有聚乙烯控制阀及进气孔,半圆形三通件的另一端通过密封连接管与开孔驱动器连接,开孔驱动器朝向聚乙烯燃气管道的一侧安装钻头。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装置对运行状态下,需要设置分支管道的聚乙烯燃气管道实施带压开孔,装设三通件,可节约大量燃气和施工时间,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及快速的优点。本实用新型可用于聚乙烯材料管道所涉及的在线开孔管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剖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中:1、电热丝,2、半圆形紧固件,3、电热丝接线端口,4、半圆形三通件,5、聚乙烯控制阀门,6、进气孔,7、密封连接管,8、固定螺栓,9、控制面板,10、开孔驱动器,11、钻头,12、紧固螺栓,13、燃气,14、聚乙烯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内表面镶嵌有电热丝1的半圆形紧固件2、圆弧内表面镶嵌有电热丝1的半圆形三通件4、聚乙烯控制阀门5、密封连接管7和开孔驱动器10;把半圆形紧固件2和半圆形三通件4圆弧侧一端固定在聚乙烯燃气管道14需要开孔位置的外表面,半圆形紧固件2和半圆形三通件4器10朝向聚乙烯燃气管道14的一侧安装钻头11。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把聚乙烯管道需要开孔位置外表面大于半圆形三通件4长度的焊接面刮削约0.2mm厚,以去除氧化层。把半圆形紧固件2和半圆形三通件4圆弧侧一端放置在聚乙烯燃气管道14需要开孔位置两侧,同时半圆形紧固件2和半圆形三通件4接触位置的上下两端穿入紧固螺栓12后旋紧牢固。半圆形紧固件2和半圆形三通件4上面设置的电热丝接线端口3同时接通电源,加热嵌埋于半圆形紧固件2和半圆形三通件4圆弧内部的电热丝,达到一定温度后半圆形紧固件2和半圆形三通件4圆弧内表面的聚乙烯及开孔处聚乙烯管道外表面的聚乙烯开始熔化,两个接触面熔化的聚乙烯开始相互渗透,熔合,一定时间后关闭电源,受热面逐渐冷却至常温后熔化的聚乙烯相互溶为一体,使半圆形紧固件2和半圆形三通件4牢固的固定在聚乙烯管道14上面,这样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密封性能.
后把带有密封连接管7和钻头11的开孔驱动器10插入半圆形三通件4管道另外一端内,插紧后旋紧紧固螺栓8,将驱动器10牢固固定在管道上,形成一定的密封空间,保证气体不外漏,同时密封连接管7起到密封作用的同时,还可保证钻杆与半圆形三通件4同心,确保开孔工作的精度和稳定性。
将钻头11向开孔管道14侧行进,直至无法行进为止。根据聚乙烯管道14的管径计算出钻头11开孔所需要行进的行程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兵,未经王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013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