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地毯成型自动气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01027.1 | 申请日: | 201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79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林松江;王新安;倪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松江埃驰汽车地毯声学元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7/10 | 分类号: | B32B37/10;B60N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1 | 代理人: | 田明;任晓航 |
地址: | 2016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地毯 成型 自动 气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地毯在模具中成型时的辅助装置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汽车地毯成型自动气压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地毯生产主要是将原材料(簇绒地毯加背涂EVA)经过200℃左右温度加热软化后,由工人将地毯移至模具中经过加压、成型、冷却。在成型过程中,必须将地毯四周固定在模具外框针板上,确保地毯在成型时的更好地延伸,不发生重叠。
目前的方法主要是依靠工人用皮锤敲打将地毯打到固定在模具四周的14个升降座上的针板上。在地毯加热软化后4个工人抬着地毯移至模具中,然后4个工人同时拿皮锤将地毯敲打在14个针板上,耗时10秒作用。这种方法效率低、耗时多。由于在敲打的过程中,皮锤会掉下粉粒,残留在地毯上,需要工人清理,影响了产品的外观。此外,在起模时,因地毯冷却后,地毯与针板粘合在一起,需要4名工人用较大劳动力才能将地毯和针板分离,费时耗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地毯成型自动气压装置,在不增加较多成本投入的前提下,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工序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地毯成型自动气压装置,该装置固定在升降底座上,升降底座与装置均固定在模具上,其中,所述装置包括上夹板、与上夹板大小相适应的下夹板,上夹板上设有针,下夹板上设有与针大小相对应、数量相同的的针孔,,上夹板通过连接销与下夹板的一侧连接,手动气动换向阀通过通气管与气缸连接,气缸通过连接器与上夹板连接,通过连接销与气缸底座连接,下夹板和气缸底座均固定在主体支架上。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地毯成型自动气压装置,当上夹板打开与下夹板分离时,上夹板与下夹板成L型。
再进一步,如上所述的地毯成型自动气压装置,所述针的粗直径为6mm~8mm;所述针孔的直径为8mm~10mm。
更进一步,如上所述的地毯成型自动气压装置,所述上夹板与下夹板的合拢/分离是通过手动气动换向阀的开/关来控制气缸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明显提高了工序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将地毯成型时的人工操作改为自动气压装置,将原来需要4个工人、耗时10秒左右的工作改进由一个工人操作、耗时1秒左右的时间,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提高了产品质量;
使用本实用新型操作时,不会产生粉粒,地毯的外观质量明显提高。
3)降低了成本;
原有的人工操作需要耗费大量皮锤,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气压装置是耐用品,损耗较小,有利于降低成本。
4)操作简单省力。
原有的人工操作在地毯冷却起模时,由于地毯与针板粘合在一起,工人必须用较大劳动力才能将地毯和针板分离,耗时费力。而自动气压装置,地毯与针板是自动分离,明显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地毯成型自动气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与升降底座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夹板与下夹板合拢时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夹板与下夹板打开分离时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夹板与下夹板分离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地毯成型自动气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固定在升降底座上,升降底座与装置均固定在模具上,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实用新型包括了上夹板1、与上夹板1大小相适应的下夹板2,上夹板1上设有针10,下夹板2上设有与针10大小相对应、数量相同的的针孔11,其中,上夹板1通过连接销4-1与下夹板2的一侧固定连接,手动气动换向阀12通过通气管与气缸6连接,气缸6通过连接器3与连接器5与上夹板1连接,通过连接销8与气缸底座9连接,连接器3与连接器5通过连接销4-2连接,下夹板2和气缸底座9均固定在主体支架7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松江埃驰汽车地毯声学元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松江埃驰汽车地毯声学元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010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